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9-03-19 16:38
【摘要】:证据规则是证据原则的下位概念,是证据原则的具体体现,具有法律强制效力、明确的指导性和明显的程序性。要优化立法以及解决司法实践问题、实现"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实现刑事诉讼目的与程序正义,必须要完善证据规则。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体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即从中国的诉讼文化背景、中国的诉讼制度背景出发,借鉴两大法系各国刑事证据规则的精髓,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的阶段性进步——刑事证据两个规定评析[J];证据科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韩光;从“夫妻看黄碟”案看刑事侦查中的司法令状规则[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顾双平;蔡立旺;;典型案例引发的农业技术司法鉴定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6 莫良元;;构建我国现代自由心证制度的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奚玮,张韬;试论民事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杨锦炎;;论诉讼证明对象——以法律方法论为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廖根为;;论电子邮件证据证明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越;;与充分公开有关的实验证据问题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4 郭宝生;张彩霞;刘新;;也谈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以规制二审法院滥用终审权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潘峰;;论刑讯逼供的遏制[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得颖;;在刑事司法实践与立法交困中前行——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刍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7 邹玉华;;语言证据的种类及其语义鉴定问题[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德关;;行政诉讼证据审查标准研究[A];2003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3年

9 杨晚香;褚尔康;;行政协助制度的系统论探悉[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继敏;;行政救助程序制度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罗光强;精神分裂症临床干预过程中知情同意问题的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郑牧民;中国传统证据文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孙宝民;死刑检察监督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畅;行政外罚程序中的秘密调查与诱惑调查之辨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任学忠;论控制股东滥用权利之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崔震宇;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士东;论抛掷物或坠落物致人损害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琳;我国民事诉讼司法认知制度之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瑞华;;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对中国刑事审判方式的重新考察[J];法学研究;2006年04期

2 熊秋红;;秘密侦查之法治化[J];中外法学;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陈卫东;[N];检察日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凤利;;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赵敏;;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李明;刘河泉;;我国刑民证明标准的多元化分析[J];公民与法(法学版);2009年12期

4 李永鹏;李扬章;熊伟;;构筑立体式的证明标准结构——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思考[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韦文法;陈晓;;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若干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6 孙国强;白林;;从“客观真实”到“法律真实”——论我国刑事审判证明标准的转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井军;;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探讨[J];经济师;2007年09期

8 罗重海,张纯;法律真实标准下的刑事与民事诉讼[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9 张建伟;;手有金针,心有罗盘[J];中国审判;2008年05期

10 何正平;;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反思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柯言;;苗族习惯法中“和”“无讼”文化内涵——对于重构我国诉讼文化的一点借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2 李贵方;;证据规则的正义理念[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陈柏新;陈柏平;;克服司法神秘化的若干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6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俞荣根;曾绍东;;司法改革的反思与前瞻——以董必武的司法改革思想为指导[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8 张晓芒;;司法独立与逻辑方法论的自治性[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姚莉;郭倍倍;;论董必武同志的程序正义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10 萧伯符;彭君;;程序理念与司法公正[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奋飞;程序正义有局限吗[N];检察日报;2007年

2 蒋德海;关注程序正义的扭曲性缺失[N];检察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汪仲启 张栋;刑事程序正义的需求迫在眉睫[N];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陈瑞华;程序正义:“看得见的正义”[N];人民法院报;2000年

5 张业梅;以程序正义为中心的民事诉讼制度重构[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青岛中级法院副院长、青岛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刘青峰邋王洪坚;程序正义与司法权威的现实反思[N];法制日报;2008年

7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史立梅;“程序正义”要优先[N];北京日报;2008年

8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昕;程序、实体及程序正义的限度[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 邵颖波;死刑复核权收回呈现程序正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10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以程序正义促司法公正[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穆红琴;山西省永济县家事审判实践变迁及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史立梅;程序正义与刑事证据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程龙;对程序正义研究中的两个基本认知模式的批判性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剑秋;刑事被害人权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林晓霞;民事诉讼程序正义理论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7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9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陈峰;法治理念下的行政程序证据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娜;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张国宝;公安执法应遵循程序正义的理念[D];吉林大学;2004年

3 李秀艳;当代中国刑事诉讼程序正义的实现[D];黑龙江大学;2007年

4 吴峤滨;程序正义之再认识[D];厦门大学;2006年

5 徐歆;我国法官庭外调查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刘迎春;传闻证据规则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黎昀;从收容教育到矫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韩强;论刑事诉讼程序性裁判与司法公正[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李玲;刑事诉讼回避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10 赵德铸;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关联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43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43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4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