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社会交换及其均衡功能
[Abstract]:As one of the pluralistic ways of exchange, the purpose of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is to adjust the exchange expectations and realize the exchange of resources through voluntary negotiation. This system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diversity of demand exchange,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changing trend of demand exchange. It i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trength of demand, the expectation of exchange, the degree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eference for cooperation. And the static equilibrium and dynamic equilibrium achieved on the basis of social coercive force. At the same time, criminal reconciliation has the function of testing equilibrium, can adjust the imbalance exchange behavior in time, and benefit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储槐植;赵合理;;构建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实现[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2 徐伟;童春荣;;刑事和解制度构建之基础及其法治意义[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童春荣;徐伟;;刑事和解的法理依据[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5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中国法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涛,陈昌文,陈运,黄乐;当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资本困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4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金泽刚;;犯罪原因与死刑限制——死刑案件给我们的一点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8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程雁雷;行政法的博弈分析:以行政合同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文生;周庆峰;;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角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刘志成;;刑事和解与公诉权:功能互补[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韩春雁;;构筑和弘扬地方先进检察文化——面对新时期的理性思考[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冯中华;;以公诉权为核心矫正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国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投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海;我国高校经济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凌雪冰;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户耕地投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兴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1期
2 刘期湘;陈京春;;公诉案件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法学评论;2008年04期
3 陈晓明;;论修复性司法[J];法学研究;2006年01期
4 丹尼尔·W·凡奈思,王莉;全球视野下的恢复性司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马克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刍议[J];人民检察;2006年19期
6 刘凌梅;西方国家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介评[J];现代法学;2001年01期
7 宋英辉,许身健;恢复性司法程序之思考[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8 孙昌军,陈炜;试论英国公司法人犯罪法律价值观念的新变化[J];现代法学;1999年02期
9 陈瑞华;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与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之比较(上)[J];政法论坛;1995年03期
10 陈瑞华;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与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之比较(下)[J];政法论坛;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N];检察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景义 李文广 赵炳松 本报通讯员 权伍琦;[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道刚;;保障刑事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2 何新泰;;刑事和解的立法根据与程序要求[J];人民检察;2009年04期
3 郦毓贝;;限制公安侦查阶段轻伤害刑事和解[J];中国检察官;2006年05期
4 谢鹏程;;刑事和解的理念与程序设计[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5 孙海雄;陈然;;检察权视野中刑事和解的实体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2007年03期
6 周宝元;孙照军;;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J];中国民兵;2007年03期
7 ;刑事和解:违背公平还是传统理念破冰?[J];晚霞;2007年12期
8 黄琼;苗理想;;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多维透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9 樊崇义;王文生;;关于刑事和解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司法;2009年01期
10 潘馨;;我国刑事和解问题探析[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国;;浅谈刑事和解制度[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范业宏;纪晓慧;;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蓝蓝;;刑事和解制度实施中的若干争点[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4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欧丹;;农村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新课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耿红;;浅论刑事和解在基层检察实践中的应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宁 孙敏坚;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立法[N];湖南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宁;天津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办案415件[N];检察日报;2010年
3 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 熊彬 蒋晓栋;检调对接下刑事和解的选择[N];江苏法制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阮占江 赵文明 本报通讯员 谭丽霞;“三位一体”刑事和解透明高效[N];法制日报;2011年
5 王风浪 王金宝;浅谈公诉环节的刑事和解[N];西部法制报;2008年
6 记者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法制日报;2008年
7 李松 黄洁;刑事和解不是“花钱买刑”[N];贵阳日报;2008年
8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方工;刑事和解应注意纠偏[N];检察日报;2008年
9 毛建华;刑事和解须坚持四项原则[N];法治快报;2008年
10 国家检察官学院 姜昕 孙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叶肖华;刑事审判程序分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守安;检察裁量权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周亚红;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7 田小丰;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2012年
8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王文生;宽严相济视域下的刑事检察工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新新;浅析我国刑事和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利飞;刑事和解模式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刘红星;刑事和解之中国化道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王莹;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垒宁;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0年
6 郭秀锦;刑事和解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刘梦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杨森;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构建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静;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10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5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49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