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共犯适用刑事和解量刑问题的一体化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刑事一体化理论价值研究”(13XNH024)
【分类号】:D9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学红;;社会治理模式变迁与道德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2 杨瑾瑜;;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内涵及其逻辑关系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面临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对策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4 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与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J];法律适用;2008年07期
5 李杰;;应对司法资源不足的思路与制约因素[J];法律适用;2011年03期
6 张创发;;浅析刑事和解在共同犯罪中的适用[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9期
7 肖巧平;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决定》谈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8 葛琳;白春安;;刑事和解的成本收益分析——以“经济人”预设为理论前提[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9 龚晓东;;先到先得还是机会均等:共同犯罪中的刑事和解[J];中国检察官;2009年01期
10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J];人民司法;2007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2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陆诗忠;;对我国“犯罪既遂标准说”的反思——“犯罪对象侵害说”之倡导[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刘大元;挪用公款罪共犯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5 郭超;;关于结果犯未遂形态的几个问题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唐世月,贺志军;中、德污染环境犯罪的若干问题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李凌;;结合犯替代包容犯与转化犯的立法可能性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洪龙;;试论刑法中正当业务行为的类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付强;;论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尹卫华;王贤文;;论危险犯的积极中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惠娟;;试论环境犯罪客体的界定及刑法规范的相关完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郭俊峰;;以社会危害结果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与非法制造爆炸物罪的定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王伟;肖祥云;;涉检上访原因实证分析及源头治理[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4 李欣;;网络犯罪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5 冯卫国;王振海;;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刑罚制度的完善——以相称原则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吴大华;王飞;;关于转化利用青少年黑客的思考——从冲突功能论重构其网络违法犯罪防范体系[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李萍;;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运用——以“抢劫致人死亡”的认定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莫洪宪;彭文华;;犯罪特性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性犯罪为例谈犯罪学研究与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建设[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10 卢建平;;中国精神疾病患者强制医疗问题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张彩红;竞技体育犯罪法律治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孙凌凤;酌定量刑情节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冯云;刑法中的伪造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慧敏;聚众犯罪主体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瑞华;;通过法律实现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2 陶学文;;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十年之回顾与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3 周光礼;;高等教育治理的政策范式:办学自主权的国际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课题组;;关于《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运行的调查与问题探索立足于基层人民法院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8年06期
5 艾佳慧;;法院需要什么样的人事管理[J];法律适用;2008年10期
6 陈旭;;民事案件简转普中法官“逆向选择”的现象解析与规制疏导[J];法律适用;2010年05期
7 杨治;李志芬;;对进一步完善民事速裁机制的调查与思考[J];法律适用;2010年05期
8 董v,
本文编号:253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3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