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司法”的颠覆性价值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分类号】:D92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伟强;;恢复性司法在防治青少年犯罪中的应用[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郑列;马方飞;;社区矫正的新发展——恢复性司法的运用[J];犯罪研究;2007年04期
3 陈晓宇;;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的引入[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金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恢复性司法探析[J];管理观察;2008年09期
5 韩红;杨春雷;;构建我国的恢复性司法模式——以被害人、犯罪人保护为视角[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李綦通;;论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构建——以恢复性司法理念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7 杨翠芬;韩凤然;;构建中国特色的恢复性司法制度[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08期
8 崔勇;刘永红;秦正发;;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1期
9 周忠喜;;恢复性司法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崔勇;刘永红;秦正发;;我国引入恢复性司法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盛荣;;论恢复性司法之适用领域[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东;;浅析恢复性司法[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夏黎阳;;论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可适用性[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顺安;甄宏;;社区矫正与恢复性司法[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潘兆康;;和谐社会视野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新视角:恢复性司法模式[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6 杨崇华;张美英;;刑事政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以“恢复性司法”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李艳霞;;倡导恢复性司法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8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姚建龙;;恢复性少年司法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王飞;;试析刑罚权国有性面临的挑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游;恢复性司法:一个新的课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刘仁文;恢复性司法不应只是“听起来很美”[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陈向阳;恢复性司法的涵义特征[N];吉林日报;2006年
4 靳明;规制恢复性司法之我见[N];江苏法制报;2006年
5 朱玉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恢复性司法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7年
6 王琳;“恢复性司法”当慎行[N];中国妇女报;2006年
7 贾永平;适用恢复性司法的现实必要性[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后 吴丹红;关于恢复性司法的一个反思[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狄小华 本报记者 孙继斌;刑事司法的重要课题:刑事一体化和恢复性司法[N];法制日报;2004年
10 张勇 田济民;防控未成年人犯罪应提倡恢复性司法[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小丰;论刑事和解[D];复旦大学;2012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张善q,
本文编号:2549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549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