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18:08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的目的是“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使未成年犯罪人在接受教育改造后能顺利重返社会。在国家亲权理念、刑事司法个别化理论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刑事处遇重在教育和预防而不在于惩罚。我国虽然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体系,但相关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已经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侦查阶段程序性制裁机制缺位、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落实不到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社会化程度不高等。刑事侦查阶段是未成年人权益最容易遭受非法侵害的阶段,所以完善遏制侦查机关程序违法的程序性制裁机制必要且迫切。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意识薄弱,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完善对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至关重要。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刑事处遇目前还是以司法机关为中心,缺少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少年司法转介机制能有效解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社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但其在我国还刚刚起步,要使其发挥最大效用还需要解决衔接机制、保障措施等问题。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概述
    (一)未成年人犯罪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
二、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亲权理念
    (二)刑事司法个别化理论
    (三)恢复性司法理念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的现状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司法处遇的现状
        1.未成年人犯罪刑事侦查阶段
        2.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起诉阶段
        3.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审判阶段
    (二)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设施内处遇的现状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处遇的现状
四、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侦查程序中的程序性制裁机制不完善
    (二)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制度没有落到实处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五、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侦查中的程序性制裁机制
    (二)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制度
    (三)提高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处遇制度的社会化程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期刊类
    (三)学位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侦查中的程序性制裁及其路径选择[J]. 自正法.  理论探索. 2018(01)
[2]中国少年司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 姚建龙.  法律适用. 2017(19)
[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之检视[J]. 纪康,陈文昊.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7(02)
[4]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规定之完善[J]. 张静.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1)
[5]我国未成年犯罪人非监禁刑适用探究[J]. 向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6]原理与路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分析[J]. 马丽亚.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1)
[7]论刑事诉讼中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制度之完善[J]. 魏虹.  人民司法. 2011(17)
[8]“宽严相济”语境下对未成年犯监禁矫正现状的思考[J]. 姚红梅.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9]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整体完善[J]. 卢建平.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9(04)
[10]未成年人犯罪的刑法处遇——刑事政策视域下的学理解释[J]. 徐岱.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论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完善[D]. 魏雷.安徽财经大学 2017
[2]我国未成年罪犯监禁处遇问题研究[D]. 赖毅.湘潭大学 2016
[3]侦查阶段合适成年人讯问在场调研报告[D]. 姜源.西南政法大学 2016
[4]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的完善[D]. 陈琳.东南大学 2016
[5]未成年人犯罪成因与对策研究[D]. 周发慎.大连海事大学 2015
[6]我国触法未成年人处遇之审视与重构[D]. 袁红玲.西南政法大学 2015
[7]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D]. 杨丽丽.吉林大学 2013
[8]未成年人刑事处遇制度研究[D]. 欧平.西南政法大学 2012
[9]论我国未成年犯罪人处遇制度[D]. 高佳.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73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2973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0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