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法律属性定位及其运用

发布时间:2022-01-15 14:32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但该项制度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定位模糊与法律条文规定的非强制性,造成了主体、程序、适用效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综观域外,诸多国家的少年刑事司法经验足以体现出其对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视程度。结合我国国情,以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属性为导向,完善其在各诉讼程序中的运用,有利于最大程度上实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设立初衷与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挽救目的。 

【文章来源】: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33(03)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对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功能失灵的反思
    (一)“高开低走”的社会调查制度运行现状
        1. 立法情况概述
        2. 司法实践情况概述
    (二)根源追溯:社会调查报告属性定位之冲突
        1.“证据说”
        2.“量刑参考说”
        3.“折中说”
二、域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适用情况考察
    (一)英美法系国家与地区
        1. 美国
        2. 英国
    (二)大陆法系国家与地区
        1. 法国
        2. 日本
    (三)借鉴与思考
三、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证据属性之明确
    (一)未列入法定形式之证据的存在必要性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证据资格分析
四、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合理运用
    (一)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在侦查阶段的应用
    (二)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在审查起诉阶段的应用
    (三)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在审判阶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及适用[J]. 徐卫东,尚晓晓.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9(05)
[2]我国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机制研究[J]. 陈立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3]未成年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J]. 王志坤.  法学杂志. 2014(10)
[4]新刑诉法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规定之评析[J]. 李兰英,程莹.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2(06)
[5]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的定位与审查[J]. 张静,景孝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1(05)
[6]试论社会调查制度在检察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的运用[J]. 莫洪宪,邓小俊.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01)
[7]量刑前调查报告符合现代刑法理念[J]. 高一飞.  学习月刊. 2007(11)



本文编号:3590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590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