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民意回应视野下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2-01-24 12:33
  随着社会舆论对司法活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民意也越来越有力地影响到司法。“许霆案”、“李昌奎案”等一系列有着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的不断涌现,使我国司法中的民意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理论研究的热点。经过长期的讨论,司法应当回应民意已经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基本共识,当前的重点已经转至如何回应民意这一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陪审制度是司法回应民意的最佳途径。然而人们关于陪审制度对民意的回应还存在诸多含混、误解之处,陪审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使得该制度无法有效地回应民意。当前我国对陪审制度回应民意的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域外国家的陪审制度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鉴于此,笔者在研究我国陪审制度如何有效回应民意的同时,将分析域外国家对此的做法,并将其结合起来,提出改革我国陪审制度以有效回应民意的构想。本文研究主要采取的方法包括类型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立足于陪审制度与民意回应的基础理论,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陪审制度与民意回应的关系进行研究,从民意回应的角度来研究陪审制度的改革,这对研究司法裁判如何有效回应民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陪审制度与民意回应的关系
    2.1 民意回应与陪审制度概述
        2.1.1 民意回应概述
        2.1.2 陪审制度概述
    2.2 陪审制度与民意回应的形式联系
        2.2.1 陪审员在形式上的象征
        2.2.2 陪审制度象征司法民主
    2.3 陪审制度与民意回应的实质联系
        2.3.1 陪审制度将民意带进司法
        2.3.2 陪审制度过滤民意对司法的负向影响
        2.3.3 陪审制度让民众了解和信任司法
        2.3.4 陪审制度增强民众的法律意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陪审制度在民意回应上的不足
    3.1 陪审员选任的民意性不足
        3.1.1“陪审专业户”现象
        3.1.2 陪审员的精英化
        3.1.3 陪审员的职业化
        3.1.4 个案陪审员人数较少
    3.2 陪审员对民意的表达不充分
        3.2.1“陪而不审”现象
        3.2.2 陪审员权力不独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域外陪审制度在民意回应上的经验
    4.1 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
        4.1.1 陪审团与法官的权力分工
        4.1.2 陪审团的挑选机制
        4.1.3 陪审团的组成人数
        4.1.4 陪审团制度回应民意之启示
    4.2 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度
        4.2.1 陪审员的独立性
        4.2.2 陪审员的挑选方式
        4.2.3 陪审员的挑选范围
        4.2.4 参审制度回应民意之启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民意回应视野下我国陪审制度的完善
    5.1 民意回应下陪审员的选任与管理
        5.1.1 扩大陪审员的挑选范围
        5.1.2 增加个案陪审员人数
        5.1.3 废除陪审员的固定任期
        5.1.4 划分陪审员的类别
    5.2 民意回应下陪审员的权力行使
        5.2.1 陪审员定位的平民化
        5.2.2 陪审员与法官的权力分工
    5.3 民意回应下陪审员的履职保障
        5.3.1 保障陪审员审判活动中的话语权
        5.3.2 保障陪审员庭审中的实质性参与
    5.4 民意回应下陪审制度对司法独立的保障
        5.4.1 甄别民意的真实合理性
        5.4.2 保障司法相对民意的独立性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案民意的回应之道:两大主要方案的反思与未来路径的选择[J]. 肖仕卫,刁其怀.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2]民意在刑事审判中的地位探究[J]. 杨婷.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3)
[3]司法监督制度中民意监督制度的引入与完善——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审视[J]. 刘庆,孙然.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5)
[4]法官自身因素对案件事实认定的影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J]. 刘广三,彭心韵.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3(03)
[5]审判如何回应民意——基于卢埃林情景感理论的考察[J]. 周国兴.  法商研究. 2013(03)
[6]民意的厘清与界定[J]. 王高贺.  天府新论. 2013(02)
[7]司法裁判中的法理与民意[J]. 于晓青.  法商研究. 2012(05)
[8]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出路——基于陪审复兴背后的思考[J]. 李拥军.  法学. 2012(04)
[9]司法裁判吸纳民意的程序机制分析[J]. 蔡维力,吴晓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10]法官法律知识的本源与确证——以法官的实践理性为视角[J]. 王申.  现代法学. 2012(02)

博士论文
[1]中国陪审制度研究[D]. 刘晴辉.四川大学 2006
[2]刑事判例机制研究[D]. 邓修明.四川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民意审判”及其防范[D]. 贾晓凡.山东大学 2013
[2]陪审制、回应型法与民意[D]. 唐科红.南京大学 2013
[3]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关系研究[D]. 聂子龙.西南政法大学 2012
[4]论司法民主与审判组织形式[D]. 陈军.西南政法大学 2011
[5]论民意对量刑的影响[D]. 杨许.中国政法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06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06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