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生态修复刑事司法判决样态实证分析——以清水江流域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司法惩治为例

发布时间:2023-11-05 08:42
  生态修复是环境资源犯罪实现恢复性司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西南地区的清水江流域环境资源犯罪生态修复司法实践中,呈现出犯罪数量总体增长、类型相对集中,司法修复措施种类众多以及刑事处罚轻缓等特征。生态修复司法样态主要包括"从轻处罚""判决命令"和"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三种,在优势发挥的同时,亦面临法律性质不统一、适用范围不清晰、责任大小不合理以及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由于生态修复从恢复性司法理念出发,契合生态环境修复和维持的内在需求并有助于积极预防环境资源犯罪。因此,明确生态修复措施适用范围、确立合理修复责任并构建多重监督模式,坚持行为责任与经济责任并重,必将有助于清水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缘起
二、清水江流域生态修复刑事司法判决特征及模式分类
    (一)刑事司法判决特征
    (二)生态修复刑事司法判决模式
        1.从轻处罚模式
        2.判决命令模式
        3.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模式
三、清水江流域生态修复刑事司法中存在问题
    (一)生态修复措施法律性质不统一
    (二)生态修复措施适用范围不清晰
    (三)生态修复责任范围确定标准不一
    (四)生态修复措施执行监督不足
四、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中生态修复法律性质及司法价值认识
    (一)生态修复宜作为法定量刑情节
    (二)部分结果严重型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也可纳入生态修复范围
    (三)合理的生态修复责任有利于积极预防
    (四)国家机关主导生态修复监督符合社会正义要求
五、清水江流域生态修复推进建议
    (一)明晰生态修复适用范围
    (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责任
        1.确立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
        2.考虑生态修复技术可行性与被告人经济偿付能力
    (三)完善生态修复执行监督
        1.坚持行为责任与经济责任并重
        2.建立多种监督形式
        3.实行多重监督并行
六、结语



本文编号:3860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860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