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制度构建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制度构建
更多相关文章: 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刑事诉讼制度 构建
【摘要】:我国司法界对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呼声从未停止过,随着呼格吉勒图案、念斌案、赵作海杀人案、佘祥林杀人、被害人“复活”案等司法悲剧的陆续曝光,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弊病越来越明显:诉讼阶段论下,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不合理,导致缺乏审判权对侦查权、起诉权的提前约束,本应成为刑事诉讼活动中心的审判阶段被侦查阶段架空,对案件裁判最为重要的法庭审理程序流于形式。随着党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刑事诉讼领域的审判中心主义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司法改革的决策者站在顶层设计的高度上提出“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命题,赋予了审判中心主义以路径效力和牵引力量,可谓正当其时。本文第一章从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出发,将之与庭审中心主义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外延;进而探讨理想刑事审判制度的应然表现,即刑事诉讼应当以审判为中心,实现法庭审理的实质化,并分析其法理依据及现实意义。第二章主要剖析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状,对现行诉讼模式中存在的审判虚化表现及其弊病作出详细的阐述。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刑事诉讼实践普遍奉行侦查中心主义,致使审判阶段无法对司法裁决的形成发挥决定性作用,法官自由心证的形成受到侦查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影响,甚至最终影响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其二,法庭审理阶段奉行卷宗中心主义,且庭前会议程序越俎代庖处理案件实质性问题,使得合议庭形同虚设,庭审成为形式化的“走过场”。针对前述的制度弊病,本文第三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刑事诉讼制度的合理化构建提出解决方案:一是实现侦查与审判关系从线型结构到三角结构的转变,二是庭前会议内容避免实质性审查,应明确为程序性审查,三是庭审方式贯彻直接言辞原则,四是实现庭审内容的实质化。可见,实现审判中心主义乃牵一发而动全身,需在理论基础进一步深化的前提下,推动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并形成相应的配套制度与之协调。受限于笔者功力和本文篇幅,不能尽数,故仅从审判中心主义在我国的现实困境入手,通过比较考察、分析研究等探讨其应然表现及制度构建。当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在明确大方向的基础上,分阶段加以推进,使得审判中心主义不止步于口号,最终形成更为科学的刑事审判制度,以期达到维护司法公正的目的。
【关键词】:审判中心主义 庭审实质化 刑事诉讼制度 构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引言13-15
- 第一章 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及其法理依据15-25
- 第一节 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内涵15-20
- 一、审判中心主义概念15-19
- 二、审判中心主义与庭审中心主义概念辨析及其关系19-20
- 第二节 理想刑事诉讼制度的应然表现20-22
- 一、刑事诉讼以审判为中心20-21
- 二、刑事庭审实质化21-22
- 第三节 刑事审判中心主义的法理依据22-25
- 一、遵循刑事司法客观规律22-23
- 二、符合刑事司法人权保障价值取向23
- 三、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增强司法公信力23-24
- 四、实现审判独立的必然要求24-25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虚化表现及弊端25-38
- 第一节 侦查中心主义的表现及弊端25-31
- 一、诉讼阶段论下的线型诉讼格局26-27
- 二、侦查强势下的审判权弱化27-29
- 三、抗诉权的消极搁置29-31
- 第二节 庭审虚化的表现及弊端31-38
- 一、庭审方式中的卷宗中心主义32-34
- 二、庭前会议存在实质性审查34-35
- 三、庭审内容以定罪为中心35-38
- 第三章 审判中心主义的刑事诉讼制度构建38-56
- 第一节 实现侦查与审判关系从线型结构到三角结构的转变38-41
- 一、庭审前阶段的三角结构38-40
- 二、庭审阶段的三角结构40-41
- 第二节 庭前会议从实质性审查到程序性审查41-45
- 一、明确限定庭前会议程序性审查事项42-43
- 二、引入证据开示制度43-45
- 第三节 庭审方式贯彻直接言辞原则45-51
- 一、完善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46-47
- 二、建立起诉状一本主义47-49
- 三、强化庭审辩论环节49-51
- 第四节 庭审内容的实质化51-56
- 一、构建定罪量刑程序分流模式51-53
- 二、重构量刑举证、质证、辩论环节53-56
- 结语56-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世豹;认真对待宪法在刑事审判中的作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熊洪文;“民愤”对刑事审判的影响[J];人民检察;2004年04期
3 邓小刚;略论刑事审判的经济性价值[J];兰州学刊;2005年05期
4 林五星;;理性和人道:刑事审判法制的应然之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杜宝庆;;论我国刑事审判价值认知[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6 张军;;刑事审判理论研究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方法[J];人民司法;2009年23期
7 郭东旭;陈玉忠;;论宋代皇权对刑事审判的控制[J];河北法学;2010年01期
8 胡博;;法国军事刑事审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公安研究;2011年01期
9 汪明;秦波;;对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20期
10 郑禄;唐代刑事审判制度[J];政法论坛;198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保文;;刑事审判“两个基本”原则的适用[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2 李清萍;郭中秀;;从刑事审判谈法医学复核鉴定的重要性[A];第四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1991年
3 文正桥;;论刑事审判中的人权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4 李益民;;“严打”中刑事审判应注意的问题[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5 洪一军;;完善刑事审判制度的宏观思考——以刑事审判运行现状为实证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曾惠明;王焱林;;走向正义:刑事审判发展评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7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程欲民;丁吉生;;为公众参与司法搭建平台——论公众意见在刑事审判中的引入[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9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力娜;;透视量刑规范化进程中的微观成像——反思形式主义遮掩下的改革进路[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研究所 胡月军;中国刑事审判史学之提倡[N];检察日报;2010年
2 顾建兵 宗爱萍;应对刑事审判中“收监难”对策[N];江苏法制报;2013年
3 记者 张先明;最高法院对涉外刑事审判提出新要求[N];人民法院报;2013年
4 记者 张晓敏;天津加大环境资源刑事审判力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王斗斗邋袁定波;提高刑事审判质量与效率[N];法制日报;2007年
6 刘晓波邋记者 彭溢;提高刑事审判质量 确保司法公正廉洁[N];黑龙江日报;2007年
7 戴谦;充分发挥刑事审判作用保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青岛日报;2006年
8 朱新忠;西藏培训刑事审判法官[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记者 黄星航 通讯员 黄建;党委要为刑事审判提供政治保障[N];人民法院报;2006年
10 记者 林忠明邋通讯员 郭金焰;树立科学的刑事审判绩效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杜宝庆;刑事审判价值论[D];重庆大学;2008年
2 刘元璋;刑事审判伦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刘少军;刑事审判中的对抗与合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谢进杰;刑事审判对象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杨杰辉;刑事审判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汪三毛;在两个主义之间:日本刑事审判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昌盛;论对抗式刑事审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颜飞;论书面证言[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谡;刑事审判的民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郑瑶;网络舆论对刑事审判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健超;刑事审判中的民意[D];扬州大学;2013年
4 王华胜;法官认知偏差的成因及对策—偏重于刑事审判视角的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5 罗海珍;刑民交叉案件法律问题解析[D];兰州大学;2016年
6 龙大光;司法改革视野下法官职权配置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7 张丽媛;论刑事审判中心主义及其制度构建[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8 于晓燕;论媒体报道与刑事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梁艳;刑事审判与媒体的相关问题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张华;论刑事审判中的赔偿从轻[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0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7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