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诉案件被害人 参与性诉讼权利 知情权 起诉权 执行参与权
【摘要】:公诉案件被害人相比较其他类型案件的受害者来说,是身心遭受较为严重犯罪行为侵害的一类人群。现阶段,对其权利加大保护力度成为世界性热点问题,各国纷纷从“以被告人诉讼权利保护为中心”的诉讼权利保护模式下走出来,对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特别是参与性诉讼权利进行保护,使他们得以充分参与到诉讼中去。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也在立法、政策中给予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对保护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但具体法条的细节仍然存在疏漏和矛盾,导致在实践中存在“有法不依”和“无法可依”的情况,严重影响法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和司法程序顺利有效进行。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的考察,结合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自己对起诉权、执行参与权和知情权等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内容的一点构想。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内涵,包括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概念、历史沿革,并对其保护价值进行解读;第二、三部分根据现今我国法律中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规定来考察公诉案件被害人知情权、起诉权和执行参与权等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依照对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在平衡中全面保护被害人的参与性诉讼权利,以期待能为完善公诉案件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体系尽一份力,促进司法的公开公正和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施行。
【关键词】:公诉案件被害人 参与性诉讼权利 知情权 起诉权 执行参与权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9
- 1.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概述9-14
- 1.1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内涵9-11
- 1.1.1 被害人的界定9
- 1.1.2 公诉案件被害人的特征9-10
- 1.1.3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含义10-11
- 1.2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的历史沿革11-12
- 1.3 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的价值12-14
- 2.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现状14-17
- 2.1 法律确立了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14
- 2.2 法律明确了公诉案件被害人拥有一系列参与性诉讼权利14-17
- 2.2.1 知情权14
- 2.2.2 报案、控告权14-15
- 2.2.3 针对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享有申诉和起诉权15
- 2.2.4 针对法院一审判决享有请求抗诉权15
- 2.2.5 审判监督阶段享有申诉权15
- 2.2.6 发表意见权15-17
- 3.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17-23
- 3.1“被害人”概念内涵不统一17
- 3.2 知情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7-19
- 3.2.1 侦查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18
- 3.2.2 审查起诉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18
- 3.2.3 审判阶段知情权保护规定的欠缺18-19
- 3.3“公诉转自诉”制度中起诉权保护存在的问题19-21
- 3.3.1 公诉转自诉制度挑战检察机关的权威性19
- 3.3.2 被害人举证内容的确定仍存争议19-20
- 3.3.3 法律对受案范围的规定不一致20
- 3.3.4 对于同一案件,可能同时存在公诉与自诉20-21
- 3.4 上诉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21
- 3.5 执行参与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21-23
- 4.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的完善23-39
- 4.1 树立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23-24
- 4.1.1 合法保护理念23
- 4.1.2 全面保护理念23-24
- 4.1.3 平衡保护理念24
- 4.2 充实知情权保护内容24-27
- 4.2.1 侦查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24-26
- 4.2.2 审查起诉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26
- 4.2.3 审判阶段知情权制度的完善26-27
- 4.3 发挥强制起诉权对公权力的制约27-29
- 4.3.1 改“公诉转自诉制度”为“强制起诉制度”27-28
- 4.3.2 明确案件受案范围28
- 4.3.3 遵循公诉权优先原则28-29
- 4.4 赋予被害人有限的上诉权29-33
- 4.4.1 公诉案件被害人享有上诉权的必要性29-32
- 4.4.2 赋予被害人有限上诉权32-33
- 4.5 构建执行参与权制度体系33-39
- 4.5.1 赋予被害人执行参与权的必要性33-35
- 4.5.2 构建公诉案件被害人执行参与权制度体系35-39
- 结语39-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金莲;论完善庭审中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王兆志;;浅谈询问强奸案件被害人的方法[J];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3 周继业;;预审阶段对强奸案件被害人的询问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4 隋丽波;辛志奇;;试析强奸案件被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其陈述的影响[J];当代法学;1991年04期
5 沈福俊;;律师如何担任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人[J];现代法学;1993年02期
6 尚德芳;;浅议加强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权利保护[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7 郭健;王翠杰;;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救助途径[J];中国检察官;2009年09期
8 王燕鹏;;论刑事案件被害人公益救助模式的构建——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公益救助为例[J];中国检察官;2014年09期
9 肖志珂;刑事案件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兼对最高院法释[2002]17号司法解释之检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10 梁燕贵;律师如何为伤害案件被害人赢得赔偿[J];律师世界;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红根;河南启动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记者 李旭兵邋通讯员 刘改华;省高院首次向刑事案件被害人发放救助金[N];河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唐亚南;探求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规则和规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王守庆 王书明;如何保障刑事案件被害人抗诉请求权[N];江苏法制报;2014年
5 江瑾;“两抢一盗”案件被害人为何不报案[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赵丰;对被害人给予救助[N];甘肃法制报;2007年
7 吴英;刑事案件被害人能索赔精神损失吗?[N];战士报;2005年
8 周文英 刘庆丰 戴传仁;江西大余:“帮助制度”关爱被害人[N];检察日报;2006年
9 记者 程红根;郑州建立刑案被害人救助制度[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赵臣 王友清 丁笛航;公诉案件被害人出席法庭的地位作用之我见[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雷佳蕊;公诉案件被害人参与性诉讼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汤丽霞;邢事案件被害人的社会保障救助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3 庞海涛;论公诉案件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董雪;我国刑事案件被害人执行参与制度构建探讨[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5 王海明;刑事案件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贾凤英;公诉案件被害人诉求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黄思;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斌;公诉案件被害人当事人地位保障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0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3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