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用辩证唯物主义打造证据学的金身——六论实质证据观

发布时间:2017-08-27 09:07

  本文关键词:用辩证唯物主义打造证据学的金身——六论实质证据观


  更多相关文章: 存在 意识 实质 形式 科学


【摘要】:证据是事实,证据有两重属性,证据只有三种,证据有四大功能,这就是实质证据观的四项基本Qg容。这四项内容牢牢抓住了证据的实质、守住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把握了证据本身的规律。证据学的基本理论不科学、根本问题未解决、发展处在困境之中。这就是证据学大革命的客观基础。证据学的大革命要冲破法律对证据的干预和制约、要找回证据学自身的学科定位、要把证据学牢牢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创建证据学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即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打造证据学的金身。只有这样才能把证据学建成科学之科学、建成最伟大的科学。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存在 意识 实质 形式 科学
【分类号】:D915.13
【正文快照】: 我于2006年发表了《论实质证据观》一文,2010年发表了《证据学的大革命——再论实质证据观》一文,2012年又发表了《把证据学打造成全人类的科学——三论实质证据观》一文。〔1〕通过这些论文,第一次在我国学术中确立了实质证据观并提出了实质证据观最基本的内容。这些文章发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洪波;薛培;;“证据学大革命”的歧路——关于裴苍龄教授之实质证据观理论的批评性审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刚;王成军;;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霍海红;;证明责任:一个功能的视角[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成协中;;中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模式与规则重构[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霍海红;;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朱立恒;;英国传闻证据规则例外的变迁及其启示[J];比较法研究;2008年06期

6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不利推定[J];北京仲裁;2011年02期

7 王勇;;对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倒置”的质疑[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宋泽通;;论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王鑫;;浅析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收集制度的立法沿革[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10 胡苷用;;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及其推定规则[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相关法规和病案管理的密切关系[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陈宏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以行政诉讼视角的法律分析[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奚玮;;自认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5 何丽新;付超伟;康南;陈悦;朱明;;无单放货实务问题研究——国内各级法院153个无单放货案件之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波;;论非法实物证据补正的界限和方法[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7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8 李健男;;银行卡诈骗犯罪背景下储蓄合同纠纷民事责任的承担[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9 王磊;;知识产权诉讼中的停止侵害责任问题探讨[A];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2015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六届知识产权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田甜;WTO争端解决机制证明负担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许俊强;目的港受领迟延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书怀;法务会计鉴定采信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5 崔起凡;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郑未媚;自由心证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俞亮;证据相关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宋强;书证若干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张珉;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的法理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孟志立;论过错责任在合同法中地位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玉莲;从诉讼效益分析民事审级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睿睿;论非法证据的排除[D];安徽大学;2010年

6 张丽红;民事案件事实真伪不明状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崔飒;论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朱峰;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9 章亿;论我国刑事电子证据的认定[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慧敏;论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波;;证明标准视野中的证据相关性——以刑事诉讼为中心的比较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裴苍龄;;论实质证据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裴苍龄;;证据学的大革命——再论实质证据观[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罗纳德·J·艾伦;张保生;张月波;;证据法的理论基础和意义[J];证据科学;2010年04期

6 陈瑞华;;从“证据学”走向“证据法学”——兼论刑事证据法的体系和功能[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7 裴苍龄;;构建全面的证明责任体系[J];法商研究;2007年05期

8 何家弘;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J];法学研究;1999年05期

9 裴苍龄;论证据的种类[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10 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2 蔺剑;揭开证据学新的一页——评《新证据学论纲》[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5期

3 朱叶;证据学复习指南Ⅰ[J];当代电大;2003年04期

4 裴苍龄;;从实质证据观到实质真实标准[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6期

5 徐鹤喃;;证据的形式与实质[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6 毛淑玲;;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的逻辑判定[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栗甲;;司法的科学化——证据学之路[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刘为军;;论证据学的行为科学基础[J];政法学刊;2009年05期

9 薛晓蔚;;为证据概念再定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郑延培;;论远程开放教育《证据学》教学方法[J];天津电大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秋香;;构建完善电子数据证据技术体系的构想[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伟;赵学英;;数字化证据获取技术分析研究[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符庆丹;;从证据学角度看病案保管工作[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赵翔;我国证据学面临大发展[N];法制日报;2000年

2 严华;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学术研讨会[N];人民法院报;2000年

3 何家弘;我与证据学的缘分[N];法制日报;2012年

4 记者 尹铮 李和仁;法律界召开首届证据学研讨会[N];检察日报;2000年

5 牛长涛 陈书恒;靠扎实证据提升办案质量[N];检察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郭士辉;《证据规定》运行八年得与失[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张明福;一起离婚案的启示[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8 汪建成 谢安平;思辨为本 濯旧出新[N];检察日报;2001年

9 张国明 刘勇;自认的属性与效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李秀娟;廉洁测试的证据学运用[N];法制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超学;建立我国证据展示制度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宏伟;论我国民事诉讼中“新的证据”[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婧;证据犯罪的司法认定[D];烟台大学;2013年

4 王婧;证据犯罪及其体系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向红;刑事诉讼创新思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5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45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0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