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地位的重新定位
本文关键词: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地位的重新定位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诉讼 恢复性司法 刑事和解 被害人 诉讼地位
【摘要】:在进一步构建我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之际,基于平衡惩罚犯罪与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同时基于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权利保护的考虑,应从区分犯罪行为导致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两方面来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地位,从而准确定位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切实提高和保障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在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应界定为"有限当事人",而在犯罪的民事责任承担中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刑事诉讼 恢复性司法 刑事和解 被害人 诉讼地位
【基金】: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刑事和解中被害人地位的重新界定》(S2011Q03)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受国际恢复性司法浪潮的影响,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刑事和解受到司法机关的推崇,甚至近些年来各地司法机关纷纷进行刑事和解的试点,掀起了强劲的刑事和解热潮。目前这项新型司法制度在我国各地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一种被司法界广泛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梅湘;;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探析[J];现代法学;2006年04期
2 宋英辉;郭云忠;李哲;罗海敏;何挺;冯诏锋;王贞会;;我国刑事和解实证分析[J];中国法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祥;张伟珂;;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的正当性探究[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2 王志祥;何恒攀;;论刑事和解的案件范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廖明;;论刑事和解的客体[J];比较法研究;2010年05期
4 史立梅;;刑事和解的程序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郭锐林;;论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6 葛琳;;刑事和解的现实困境解析[J];中国司法;2010年05期
7 杨会新;;“被害人保护”与“刑罚轻缓化”:刑事和解不能承受之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8 章舜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知情权的民主法治保障[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9 王永兴;;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研究——结合地方关于刑事和解规定的分析[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庞海涛;;试论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知情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华蓉;论亲告罪的合理范围[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何挺;现代刑事纠纷及其解决[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初殿清;刑事司法平等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 蔡国芹;刑事调解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侯雪;刑事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周亚红;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南娟;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诉讼权利行使保障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孔睿;刑事和解制度在法院审判实践中的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晓英;论审查起诉环节刑事和解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明;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D];河南大学;2011年
5 杨长喜;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适用[D];河南大学;2011年
6 胡蓉蓉;我国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莹;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朱大勇;论刑事和解及其本土运行模式[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燕;公诉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刚;刑事和解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人民检察;2006年03期
2 汪习根,陈焱光;论知情权[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02期
3 刘梅湘;犯罪嫌疑人知悉权初探[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守芬;李瑞生;;刑事和解机制建构根据简论[J];人民检察;2006年14期
2 王金贵;刘国华;;关注刑事和解 促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检察;2006年17期
3 王珂;晏庆;;刑事和解的双重分析[J];菏泽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莫晓宇;;和谐社会视野下刑事和解机制的构建[J];人民检察;2006年23期
5 傅文魁;;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郑建军;毕晓芳;陈慧芳;;我国刑事和解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J];法制与社会;2006年24期
7 黄京平;甄贞;刘凤岭;;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刑事和解——“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05期
8 彭辅顺;;论我国刑事和解的立法化[J];河北法学;2007年06期
9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10 程兰兰;;和谐社会呼唤刑事和解[J];检察风云;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史任;广州白云:三年促成35案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07年
2 林东品;刑事和解的价值与局限[N];扬州日报;2007年
3 国家检察官学院 姜昕 孙勤;刑事和解的民法化解释[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李树立;不妨给刑事和解立法冲动降降温[N];法制日报;2009年
5 吉林大学法学院 陈蒙;刑事和解的适用与配套设计[N];检察日报;2009年
6 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梁巨热;刑事和解诠释以人为本精神[N];法制日报;2009年
7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检察院检察长 朱伟平;刑事和解坚持“三个务必保证”[N];检察日报;2009年
8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 王洪坤;应立法规范刑事和解[N];检察日报;2011年
10 赵正辉 苟连静;刑事和解 尖峰时刻奏琴瑟[N];人民法院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杨;刑事和解的价值冲突与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郭丽丽;论刑事和解及其在我国的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7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洁;刑事和解及其中国化构建[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8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48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