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

发布时间:2017-09-04 03:00

  本文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权益保护 精神赔偿 全面赔偿 国家补偿制度


【摘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在建立时的目标是为了有力地打击制裁犯罪活动,保障国家、集体及公民的利益,同时有效的提高司法效率,节省司法成本,维护司法体系的统一。但是在实践中不断出现了一系列棘手的问题:首先从诉讼地位上来讲,刑事诉讼主要是公权力的介入,由其与刑事被告人直接对抗,在当前的司法活动中更多的注意力都放在对刑事被告人的权益保护上而使得真正需要保护的被害人地位不突出,诉求也并不能顺利实现。其次,从诉讼的赔偿范围来讲,该范围相当狭窄,参照我国《刑事诉讼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新发布的司法解释等有关规定,都未能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并且物质损失的范围也是局限于已经遭受和必然遭受的损失。再次,从裁判的角度来看,刑、民兼顾给主审法官带来困扰,由于专业以及分工的不同,导致在处理相对复杂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对于程序以及案件的裁判不能很好把握,很容易就影响到审判的公平。最后,从判决执行方面来讲,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往往因为被告人无力支付而难以执行,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从而导致被害人失去对司法公正的信赖。因此只有通过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创新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经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完善才能真正有用的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地位。在这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一般情况下被害人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的位置和作用,进一步说明被害人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理当拥有的权利。通过理论的对比来阐述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具有的合理性、正当性、必要性。第二部分,当前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通过最高法的真实案例来剖析修改之后的《刑事讼诉法》中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的规定存在的缺陷性,单纯物质损害求偿权并不能有效地弥补大多数恶性犯罪所带来的精神损害和难以预见的持续性物质损失。所以说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来讲应当根据实践得到扩展完善,不能仅仅追求一时的刑事案件的结案效率而丧失司法的公平和权威。第三部分,刑事、民事并案处理的问题。刑事诉讼程序是以国家的司法机关为主导,在侦查、起诉到审判的各步骤都有着相当严格而且稳定的程序。然而民事诉讼则侧重保护个人利益,强调诉讼双方诉讼地位的平等,其程序的灵活性以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将刑事犯罪中的被害人权益保护一味纳入刑事审判,会给法官带来困扰,同时对于被害人的权益保护也是不利的,起码在现行的法律规定之下。第四部分,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建议。正确对待被害人所受到的不法侵害,尊重理解被害人的合理诉求,受案范围的确定要更加科学化。授予被害人自由的诉讼程序选择权,使其按照实际情况选择救济途径来保证权益的最大化。关于执行上通常会遇到执行难问题,完全可以参照民事诉讼中已有的先予执行制度,对被害人进行先行救助。国家和社会层面也要做出保护被害人的决心,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同时规范来源于社会的多元化的救助手段。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权益保护 精神赔偿 全面赔偿 国家补偿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D9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被害人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2-16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12-13
  • 1.被害人与刑事法律关系12-13
  • 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13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13-16
  • 1.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13-14
  • 2.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价值取向的影响14-16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16-20
  • (一)犯罪行为造成的物质损失赔偿范围狭窄16-17
  •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17-20
  • 1.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的必要性17-18
  • 2.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的可行性18-20
  • 三、刑民责任聚合时被害人权益保护20-26
  • (一)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在保护模式上存在的差异20-22
  • 1.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模式20-21
  • 2.民事诉讼中的保障模式21-22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内部的冲突22-26
  • 1.赔偿范围的不一致23
  • 2.救济方式的差异23-24
  • 3.诉讼时效的冲突24
  • 4.诉讼费用的差距24-25
  • 5.诉讼期限的对抗25-26
  •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完善26-32
  • (一)树立正确的司法理念26
  • (二)确立全面赔偿原则26-27
  • 1.通过立法保护全部物质损失26-27
  • 2.通过立法确定精神损害赔偿27
  • (三)扩大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当事人权利27-28
  • (四)完善财产保全制度,,设立先予执行制度28-29
  • (五)完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29-32
  • 结语32-34
  • 参考文献34-36
  • 致谢36-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祥林;完善被害人权益保障构想[J];人民检察;2005年17期

2 吴四江;;被害人权益受保护原则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10期

3 ;第一章 被害人权益保障:探索中的人性关怀 河北法院保障被害人权益的实践与启示[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4 顾永忠;左宁;;第二章 被害人权益保障:求索中的理性认知 关于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理性分析[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5 余茂玉;;被害人权益保障中的“动态平衡”[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6 李洪江;;第三章 被害人权益保障:思索中的制度改革 关于被害人救助制度的若干思考[J];法制资讯;2008年09期

7 华志苗;;羁押劳动收益纳作被害人经济赔偿专项基金的可行性研究——基于被害人权益弥补视角[J];法治研究;2009年03期

8 宋新龙;王海峰;;论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裴国富;高洪;;强化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沈迪;;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机制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创彬;;检察环节加强刑事被害人权益维护问题探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朱千里;赵春秀;;从“先刑后民”到“先民后刑”:刑事被害人权益有效救济的理念与规则[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关景明;卢汐;;论述刑事被害人权益的保护[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曹运伟;胡志泽;;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缺失与立法完善[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何正华;;刑事被害人权益保障的切入点——兼论刑事赔偿作为法定量刑情节可行性探讨[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邓陕峡;;对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思考——以被害人民事权利的救济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恒荣;如何保障刑事被害人权益[N];江苏法制报;2012年

2 常琴;打击“两抢一盗”注重保护被害人权益[N];驻马店日报;2008年

3 魏娜;注重保障性侵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权益[N];江苏法制报;2014年

4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河南省禹州市检察院 陈芳邋范仲瑾;被害人权益亟须制度保障[N];检察日报;2007年

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李辰;北京一分院:保障涉众型案件被害人权益[N];检察日报;2009年

6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副检察长 李连嘉;公诉工作中如何保护被害人权益[N];检察日报;2008年

7 凌翔 刘光红;严惩腐败不忘保护被害人权益[N];检察日报;2010年

8 杜萌;不捕不诉案被害人权益保护仍是空白[N];法制日报;2008年

9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卢建平;和谐社会与被害人权益保护[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田雨 崔清新;司法救助:保护刑事被害人权益[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浩;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2 唐诗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益保护[D];河南大学;2016年

3 张婧;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孙亮;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权益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王亮;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权益保障对策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

6 黄姣蛟;财产刑执行中被害人权益保障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戴燕;刑事被害人权益保护[D];贵州大学;2009年

8 陈小平;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郭丹;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88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88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f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