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

发布时间:2017-09-04 21:48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


  更多相关文章: 预决力 禁反言 既判力 表面证据


【摘要】: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应当以尊重民事审判机关独立的事实认定权为前提,以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避免矛盾判决为目标。预决力的范围应当限于与刑事案件存在紧密联系的民事案件;发生预决力的事实应当是生效的,具有确认内容的,基础性的、必要的事实;预决力的强度应当对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与案外人做出区分。对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刑事判决的事实认定及判决结果对其有拘束力,当事人不得做出不同的主张;对于刑事诉讼的案外人,刑事判决记载的内容具有表面证据的证明力,案外人可以做出不同的主张并提供证据反驳。
【作者单位】: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预决力 禁反言 既判力 表面证据
【分类号】:D925.2;D925.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刑事判决在民事诉讼中的效力问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刑事判决对于附带民事诉讼或由受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效力。类似问题的处理在理论与实务界几乎不存在争议。通常观点认为,刑事有罪判决确认的事实,对于涉及受害人的民事赔偿问题的民事诉讼具有预决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明;;论轻重不同罪刑的差别证明标准[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2 兰荣杰;;程序视野中的“同案同判”——以量刑为切入点[J];当代法学;2013年04期

3 陈光中;;刑事证据制度改革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之探讨——以两院三部《两个证据规定》之公布为视角[J];中国法学;2010年06期

4 纪格非;;“争点”法律效力的西方样本与中国路径[J];中国法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2 郑宁;钟秋;;行政诉讼视角下的房产估价报告有效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周丹军;;品格证据的法律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韦碧;;品格证据的学理分析和我国的适用界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汪建成,孙远;刑事诉讼中口供规则体系论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7 俞惠斌;;事实推定的逻辑结构与运用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李虹;;两大法系有关司法鉴定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朱海蓉;;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自由心证制度[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章武生,杨严炎;德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评析[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中国证据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邱晓虎;李砚;;论民事诉讼中不当释明问题[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詹景翔;;论电子数据在诉讼过程中的应用[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4 林维;;论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5 袁越;吕玉梅;;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6 何红丽;孙丽;;从新刑事诉讼法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7 王长军;唐楠栋;;瑕疵证据审查运用规则实证研究[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8 周平;;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辨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检察官的法治思维及其养成[C];2013年

9 黄西武;;论海事强制令的适用与完善——从民事保全理论出发[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1期[C];2008年

10 宋强;;中外书证范围之比较[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1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吉伟莉;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吴锋;刑事立案监督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锁正杰;刑事程序的法哲学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刑事证人证言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洪梅;论我国侦查程序中辩护权之有效保障[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贝奇;证明妨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雄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品格证据之适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陈桂;论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丽娟;民事附带上诉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思天·儒潘基奇,杨忠民;关于比较刑事法的若干法哲学思考[J];比较法研究;1995年01期

2 汪贻飞;;论社会调查报告对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借鉴[J];当代法学;2010年01期

3 陈瑞华;;论量刑信息的调查[J];法学家;2010年02期

4 陈卫东;;量刑程序改革的一个瓶颈问题[J];法制资讯;2009年05期

5 常廷彬;;预决事实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08年05期

6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7 左卫民;;中国量刑程序改革:误区与正道[J];法学研究;2010年04期

8 叶青;;量刑建议工作的规范化改革[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陈卫东;李训虎;;分而治之:一种完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的思路[J];人民检察;2007年08期

10 邵明;;论法院民事预决事实的效力及其采用规则[J];人民司法;2009年1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晓斌;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翁晓斌;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3 邓辉辉;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4 段厚省;郭宗才;;既判力与民事抗诉机制的冲突及协调[J];人民检察;2006年07期

5 阎朝秀;;绝对还是相对:对既判力事实的司法认知[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6 阎朝秀;;司法认知——既判力事实的另一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7 谢春华;;浅论程序终结性与既判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8 张大海;;诉讼调解既判力论[J];政法论坛;2008年05期

9 王娣;王德新;;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10 陈洪杰;;美国民事既判力对当事人的效力规则评述[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 徐建东;既判力之于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晓蕊;巴西集团诉讼中的既判力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东海 永修县人民法院 杨小林;从既判力扩张看判决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5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王胜全;判决生效后新生成的证据不能用作再审新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卢新伟;权利人能否再根据判决书申请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7 江苏省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丁万志;变更追加被执行人适用程序研究[N];人民法院报;2011年

8 付德明;有错不纠才是更大的恶[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9 周曙;从业规矩与职业待遇[N];检察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郭士辉;一次推进立法完善和执行改革的纵深探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向煜;民事判决既判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锦鹏;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D];山西大学;2008年

3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韩萍;论既判力的扩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 李婵;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晓辉;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湘潭大学;2009年

7 纪然;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孙锦菁;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许舒宁;民事判决既判力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杨琪;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94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794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