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的程序规范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的程序规范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数据 收集 真实性 关联性 非法证据排除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电子数据这种新型证据种类,而且对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及证据规则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的程序法规范进行分析,着重剖析关于获得电子数据的搜查、扣押、勘验、鉴定、侦查实验等方式的法定程序;其次对电子数据的运用和审查判断展开阐述,包括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判断、关联性判断等;并对电子数据合法性由检察院承担证明责任、适用法定排除程序时应重视辩护律师意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基于电子形式的证据载体与其他形式的传统证据材料有共性亦有其特性,探讨了在遵循法定程序、证据规则的同时需要注意新技术的运用方式;在将科学技术发展的便利引入刑事纠纷解决的同时,强调诉讼法与证据规则有其基本规律与原则必须遵循。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关键词】: 电子数据 收集 真实性 关联性 非法证据排除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电子数据是《刑事诉讼法》第48条新增的一种法定证据。所谓电子数据,是指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电子签名、访问记录等电子形式的证据。〔1〕司法解释及一些地方性规范文件中所指的关于电子数据的证据,与此并不完全相同。比如,2010年公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鄂姝;陈果;;试论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证据的收集[J];广东公安科技;2008年01期
2 鄂姝;陈果;;试论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证据的收集及应注意的问题[J];广东公安科技;2008年04期
3 蔡立明;;数字视频真实性鉴定相关问题研究[J];警察技术;2010年06期
4 朱道华;;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以证据的关联性为中心[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赵丽霞;;论对反诉的保护与规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索维东;;法律监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崔蕴涛;;对反诉制度和理论的深层次分析[J];长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谭秋桂;;论民事执行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联性[J];求索;2009年02期
9 李维岳,张淑敏;关于公证证据刍议[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张春晓,金伟胜;试论伤害案件证据材料的漏失与收集[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亦武;丘秀峰;;电子证据的可采性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2 屠文华;;检察机关对计算机犯罪电子证据审查的几点思考[A];第二十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昕;;制度欠缺与司法程序的权宜之计——论登记行为争议的司法裁判[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俊强;;民事诉讼域外证据证明制度之检讨——以《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为中心[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孔嘉;;网络与电子商务诉讼中的证据问题[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周维平;马明亮;;论“办案说明”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以刑事判决书为样本的考察[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雯;;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完善[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范一丁;;论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方放;;浅议网上违法经营案件的数字证据[A];工商行政管理论文选[C];2004年
10 葛明;辛全田;方曙光;;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对医学伦理研究的影响[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丹红;证据相对主义[N];检察日报;2006年
2 付国华邋江苏省苏州市金阊区法院;确立电子证据可采性规则[N];检察日报;2007年
3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建华;美国证据制度中关联性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徐进;借条签名真伪由谁举证[N];江苏法制报;2007年
5 黄薇;当庭宣判制度之我见[N];江苏经济报;2005年
6 江西省兴国县人民法院研究室 颜梅生;“误留”收条,能够证明欠款归于消灭[N];经理日报;2008年
7 刘雪昆;短信、网络聊天记录的固定保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王志想;短信的证据效力及其认定[N];法治快报;2006年
9 李克才;谁对借据签名的真实性负证明之责[N];江苏经济报;2006年
10 吉林铁路运输检察院 石雪峰;公诉人如何把握证据辩论的时机和阶段[N];检察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郭志媛;刑事证据可采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吕卫华;诉讼认识、证明与真实[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牟军;自白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刘宇平;品格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凯;电子证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冯景旭;口供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周萃芳;司法认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臣;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D];兰州大学;2009年
2 徐根周;刑事诉讼认证规则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倪红;美国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翟传强;传闻证据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朱晓文;WTO“有关监狱劳动产品措施”与我国监狱生产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陈晓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7 祝新星;视听资料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7年
8 赵小强;刑事诉讼证据关联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王洪义;公证过程中的法律思维[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舒彩平;论民事电子数据证据的探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7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1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