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22:33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关联性 民事证据 证据规则 诉讼模式 当事人
【摘要】:作为证据基本属性之一的证据关联性,其地位已无需多言,但遗憾的是,尽管大多数学者已经意识到了证据关联性在准确认定案件事实上的巨大作用,同时我国的立法上也已经明确使用了关联性一词,但是在指导实践上关联性仍然没有发挥出其潜在的价值。近些年来,传统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我国诉讼活动的发展,为了充分体现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除了需要转变对证据关联性的传统认知,需要法律对证据关联性规则加以确认以外还需要转变传统的诉讼模式确保证据关联性规则得到适用,从而对法官和当事人提供指导,在实践中真正体现证据关联性的重要性。本文以证据关联性规则在我国的建立为核心,从关联性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现如今对证据关联性及其规则的立法和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与英美法国家的证据规则运用对比,分析导致两者的差异和导致这些不同的原因,最后对我国建立证据关联性规则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除导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证据关联性的基本理论。这一部分主要从关联性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证据关联性的界定,再对证据关联性的定义做出正面认定的基础上,讨论证据关联性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对证据关联性的使用途径做出解释,最后引出证据关联性规则的重要性,为下文的探讨点明主题。第二部分:该部分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针对民事诉讼证据关联性规则的立法现状,主要分析的是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最新的司法解释‘其次再分析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司法实践,主要从法官自由裁量、证明力与证据能力之间的失衡以及当事人权利的行使三个方面分析;最后针对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第三部分:分析域外对证据关联性的认识和具体的法律规定。主要分析英美证据法上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具体规定和理论研究,并于大陆法系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两大法系国家存在的差异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为下文证据关联性规则的构思提供借鉴。第四部分:完善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若干思考。该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在结合上述对我国和域外对证据关联性规则分析的基础上,为我国尽快确立证据关联性规则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关联性 民事证据 证据规则 诉讼模式 当事人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导论11-21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 研究背景11-12
- 2. 研究意义12-13
- (二) 国外立法现状及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3-18
- 1. 国外立法现状13-16
- 2. 国内研究现状16-18
- (三)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18-21
- 1. 写作思路18-19
- 2. 研究方法19-21
- 一、证据关联性的基本理论21-29
- (一) 证据关联性的基本含义21-25
- 1. 西方学者眼中的证据关联性21-22
- 2. 我国学者眼中的证据关联性22-23
- 3. 本文对证据关联性的界定23-25
- (二) 证据关联性的判断方法25-29
- 1. 逻辑推理25-26
- 2. 经验法则26-29
- 二、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9-41
- (一) 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文本分析29-32
- 1. 现行的立法规定29-30
- 2. 证据三性之间的冲突30-32
- (二) 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司法实践分析32-37
- 1. 法官自由裁量权缺乏限制32-34
- 2. 证明力与证据能力之间的失衡34-35
- 3. 当事人调查取证权的虚化35-37
-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37-41
- 1. 理论研究和适用环境的制约37-39
- 2. 对证据的片面认识39-41
- 三、域外证据关联性的立法例考察41-51
- (一) 英美法系下的证据关联性规则41-45
- 1. 关联性规则的历史演变41-42
- 2.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具体法律规定42-45
- (二) 大陆法系下的证据关联性概念及法律规定45-48
- (三) 两大法系国家认识的差异48-49
- 1. 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的侧重不同48
- 2. 对证据关联性的认识程度不同48-49
- (四) 小结49-51
- 四、完善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必要性和设想51-63
- (一) 确立我国民事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必要性51-54
- 1. 推动证据立法和确立理性证据制度的需要51-53
- 2. 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必然要求53
- 3. 树立司法权威的必要53-54
- 4. 减轻法院负担54
- (二) 完善我国证据关联性规则的立法构思54-59
- 1. 通过立法明确证据关联性的含义55-56
- 2. 明确我国证据关联性的一般采纳规则56-57
- 3. 完善证据关联性规则的适用程序57-59
- (三) 配套制度的设计59-63
- 1. 最佳证据优先采纳规则59-60
- 2. 对间接证据的采纳规则60-61
- 3. 对品格证据的采纳规则61
- 4. 证据关联性规则的法律限制61-63
- 结语63-65
- 致谢65-67
- 参考文献67-71
- 附录71
本文编号:8270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2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