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解决中合意形成机制的检讨与反思——以当事人视角下的合意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民事纠纷解决中合意形成机制的检讨与反思——以当事人视角下的合意为中心
【摘要】:在民事纠纷解决的合意形成机制中,存在着某些相互矛盾的现象,造成合意的方法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理想与现实相互脱节的情形。对此,与其在理论上各执一词,不如从当事人的角度观察,可能会得出更加符合实际的结论。其中,自愿与强制是一对客观存在的矛盾体,它们既互相排斥,又彼此依存;合意动机的不同,会影响当事人对于合意的态度和合意的效果;事实与责任在客观上构成了合意的形成基础;而在合意与决定之间始终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
【关键词】: 民事纠纷 纠纷解决 合意 正当性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案外人权利救济的民事诉讼制度研究”(批准号:13BFX07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15.2
【正文快照】: 合意,维系社会成员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方法。在当事人意欲建立某种合作关系,或者需要确定某项行动方案,或者发生了某种争议需要解决等场合,合意都会发挥作用。尤其在民事纠纷解决的领域,合意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自20世纪后期以来,围绕着民事纠纷的合意解决这个主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慧;;当前民事诉讼中的恶意调解现象及防范研究 兼谈我国恶意诉讼侵权责任制度的建立[J];法律适用;2007年05期
2 肖建国;;论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价值与程序设计[J];法学杂志;2009年09期
3 许尚豪;;交换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纠纷解决途径的正当性基础解读[J];法学家;2007年05期
4 李浩;;当下法院调解中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调解案件大量进入强制执行研究[J];法学;2012年01期
5 张佳鑫;;纠纷解决中的互利正义——一种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外的正义观念[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夏锦文;史长青;;交涉与合意:论诉讼的本质——一种诉讼法哲学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7 吴英姿;;法院调解的“复兴”与未来[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3期
8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作业[J];中国法学;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伟,喻煌,胡f;我国鉴定人制度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李相森;;包公断案中的个性因素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吴建农;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李汉昌,陈金玲;督促程序中债权人的程序障碍——兼论督促程序的发展完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刘艳芳;;我国古代调解制度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郑德新;“法的起源”不等于“法意识的起源”——兼论关于“法的起源”争论的误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李凤鸣,王为东;皇权政治与清末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0 林文杰;蒋欣朋;;我国民事诉讼承担制度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以日本民事诉讼承担制度为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万先;;近代中国审检关系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徐昕;;为权利而自杀——转型中国农民工的“以死抗争”[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孙泳;;公私法冲突的司法选择——论行政合同诉讼中混合性司法规则之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时永才;王刚;;论司法裁判的可接受性——兼议值得当事人信赖的民事审判权运行方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建勇;;司法理性与司法国情:审判权功能之实证探究——以民事司法政策变迁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尚洪立;邱新华;;嫁接与耦合:法院调解正当性的现实出路——以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切入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健;;务实与超越——审判权对程序外力量的回应表达[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宜奎;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公司参加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露璐;论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雅婷;诉前调解机制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郑菲;试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琨;论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龙中华;自认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晓君;我国民事执行中强制管理制度的构架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燕佳;试论容隐制度之现代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浩;论调解不宜作为民事审判权的运作方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2 肖建国,赵晋山;民事执行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法律适用;2005年06期
3 陈力;;民事调解高反悔率及其解释[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4 许尚豪;;交换的正义与分配的正义——纠纷解决途径的正当性基础解读[J];法学家;2007年05期
5 徐昕;通过私力救济实现正义——兼论报应正义[J];法学评论;2003年05期
6 张卫平;;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J];法学;2007年05期
7 赵钢;;法院调解结案率须当慎定[J];法学;2008年03期
8 李浩;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J];法学研究;1996年04期
9 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10 景汉朝,卢子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余增明 段庆丽;[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公丕祥;[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樊美清邋梅贤明 何晓慧;[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吴艳燕;[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课题组成员 章俊 骆忠新 吕秋红 周晓清 袁小荣;[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霞;;农村民事纠纷解决的经济学解读[J];人民论坛;2010年26期
2 林见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定位与衔接[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3 郑红秀;;从“和为贵”的传统文化视角看农村民事纠纷的解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1期
4 李伟;;民事诉讼解纷机制中蕴含的正义[J];政法论坛;2007年05期
5 邓颖;;谈民事纠纷立案审查制的可操作性[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不能牺牲公平和正义求得短暂和谐[J];求知;2007年10期
7 王绍凯;;论强制仲裁在我国民商事领域中的适用[J];仲裁研究;2008年01期
8 张睿;;论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理念[J];东南学术;2009年06期
9 杨红朝;;法院调解制度的型塑与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陈斌;;和谐社会的诉讼当事人合意解决纠纷机制[J];理论月刊;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春风;;律师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路径[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月领;;对于农村民事纠纷司法现状的几点看法[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犯罪学论丛(第五卷)[C];2007年
4 李青春;;农村新类型民事纠纷特质与司法应对机制之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6 陈宇;;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社区的建构——以杭州的实践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桂荣;周芳红;;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青海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思考[A];青海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牟旭;陈翔熙;;论行政裁决诉讼模式的选择——“形式当事人诉讼”在我国的实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卫军;;现状与走向: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透析——兼论和谐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10 卜贵荣;;仲裁在多元化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关丽琼、通讯员高宣;我区各级法院紧扣发展大局办案[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记者 高建进;莆田:多元调解衔接机制促和谐[N];光明日报;2009年
3 程欲民 元春华;让调解沾满泥土的芬芳[N];人民法院报;2011年
4 蒙胜国 陈运坚 方建新;南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N];海南农垦报;2007年
5 张员娇 元春华;让调解沾满泥土的芬芳[N];抚州日报;2010年
6 本报特派记者 魏小毛;宋鱼水:提高知识产权确权纠纷解决效率[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陈杭平;多元主体“请进来” 矛盾纠纷“交出去”[N];人民日报;2011年
8 主讲人 范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专家共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9 刘 辉;开县法院六千六百件纠纷解决在家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卫建萍 本报通讯员 王治国;调解的是纠纷 倡导的是和谐[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峰;纠纷和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凯;社会转型期的纠纷解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胡谦;清代民事纠纷的民间调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洪冬英;当代中国调解制度的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7 林轲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李艳君;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卢荣荣;法院的多重面孔:中国法院功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臻臻;论民事纠纷的行政裁决[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志华;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的路径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3 嵇绍军;证券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邵琛;论根据合意的纠纷解决机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亚锋;论民间调解[D];山西大学;2007年
6 周长青;民事纠纷的行政调解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赵玮玮;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纠纷解决与基层政府[D];北京大学;2005年
8 潘乾;论行政调解[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9 魏仲杰;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李琴;清代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884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8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