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
【摘要】:我国民事庭审结构大致可分为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前后两个阶段。在我国诉讼模式从职权主义转向辩论主义的情形下,这种以苏联为样本进行阶段性划分的庭审构造致使庭审各阶段功能重复与界限不清,并且在争点不明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证据调查容易肇致无的放矢等问题。观诸两大法系庭审设计,英美法系因陪审制而实行集中审理,故将审理分为审前和庭审两个阶段;又因采用证据分离主义,从而将事实主张与证据调查的功能分置于前述两个阶段。相反,大陆法系之德日由于采用口头审理方式之证据结合主义,因此诉讼程序整体上并未区别事实主张与证据调查两个阶段;又因实行辩论主义,从而将庭审区分为口头辩论与证据调查两个阶段以区别诉讼资料与证据资料。鉴于我国民事诉讼模式已经从职权主义转向辩论主义,加之采用并行审理方式,又因法律传统等因素,宜参照德日民事诉讼法庭审构造,对调我国现行庭审两阶段,激活法庭辩论并提高以争点为中心的法庭调查的效能。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庭审结构 辩论主义 口头辩论 证据调查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司法规则制定权的基本理论与制度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13CFX050) 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度重大专项课题“我国民事庭审阶段化构造再认识”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引言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庭审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从法系意识上考察,当前我国民事庭审程序设计源于苏联,并自《民事诉讼法》(试行)确定以来沿用至今。但苏联庭审具有超职权主义之色彩,而我国民事诉讼现已由传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转型为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由于裁判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二十年[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2 陈刚;程丽庄;;我国民事诉讼的法律效力制度再认识[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张卫平;法庭调查与辩论:分与合之探究[J];法学;2001年04期
4 潘剑锋,徐继军,庞飞,闫春德,张广兴;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5 景汉朝,卢子娟;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6 ;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研讨会纪要[J];法学研究;1998年05期
7 ;《民事诉讼法》修订重要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8 陈刚;;法系意识在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9 傅郁林;;追求价值、功能与技术逻辑自洽的比较民事诉讼法学[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10 徐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知识转型[J];法学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明;黄健;;民事执行裁决权配置略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小红;;经济法学视野中的行政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闫海;;基于司法独立的我国司法预算制度重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5 李生斌;司法程序公正的历史性和时代要求——兼评我国司法程序公正的现状及其发展空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冯雷;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关系之重构——从民事诉讼模式角度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张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程晓燕,华枫;论辩诉交易与我国刑事诉讼[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叶林,汪强;法官弹劾制度刍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谭世贵;;实现我国农村司法现代化的路径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试论检察机关捕诉机制改革[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叶国平;;罗尔斯程序正义思想研究——以《正义论》为中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宁静波;;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调解制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于洋;吴锦宇;;浅析美国337条款实施机制之演进及发展趋势[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6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杨衍宇;刘曦;;司法权与公平正义法制环境之营造[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卞建林;高家伟;谭秋桂;孙锐;;中国诉讼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9 连益;;少儿双语词典概论[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卜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5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高中营;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黄炎;论专利侵权判定中禁止反悔原则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硕;论我国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景旺;中美群体纠纷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2 季卫东;程序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1993年01期
3 潘剑锋;刘哲玮;;论法院调解与纠纷解决之关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展开[J];比较法研究;2010年04期
4 谭秋桂;;德、日、法、美四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的比较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5 马强;;美国小额法庭制度与借鉴[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6 肖扬;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00年3月10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0年02期
7 王福华;当事人陈述的制度化处理[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吴泽勇;;论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撇去不法收益之诉[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9 郭小冬;;论保全裁定的执行[J];当代法学;2010年04期
10 王亚新;;民事诉讼法二十年[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张弘;从功能视角看证据的属性[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2 黄园;;对证据概念及特征的再认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3 何家弘;;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J];法学家;1996年06期
4 何家弘;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周惠博;;理论的突破 实践的先导——评《证据调查实用教程》[J];证据学论坛;2001年02期
6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7 谌宏伟;;“证据调查”之误读与重释[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莉;;网上证据新论[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9 何家弘;;证据调查制度的改良之策[J];法制资讯;2012年06期
10 裴苍龄;;形式证据观的终结——四论实质证据观[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程雷;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N];法制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专门调查体现审判职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孙远;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N];检察日报;2013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陈建平;安宁人依靠证据“打官司”[N];云南日报;2003年
7 齐树洁;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从司法鉴定到证据调查[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通过证据法则的司法人权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崔欣;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调查令制度之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红枫;行政处罚证据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军;身体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一铭;刑事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莫士龙;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4 任怡;侦查阶段证据调查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裴婷;论刑事瑕疵证据[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倩霞;刑事瑕疵证据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舒辉;论刑事庭审证据调查[D];广东商学院;2011年
9 时刚;税务稽查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但唐付;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9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89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