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

发布时间:2017-09-22 12:00

  本文关键词: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


  更多相关文章: 不在犯罪现场 证据开示 追求真相 举证责任 自证其罪


【摘要】: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方开示义务如"邯郸学步",这是把一种可能无需法律规制的常识判断转化为一种程序规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具有无罪的指向性、整体的意见性以及形态的中介性,这一概念发展了证据形式和证据种类的理论。然而这个规则既无根基也无后果,一方面,在我国官方垄断取证的背景之下,"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护不可能对控方造成突然袭击,还可能被认为是狡辩而不受待见,而辩护方的所有取证活动必须汇集到控方的单向证明活动之中才被看做是证据;另一方面,倘若被告人并未履行"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开示义务,尽管出于辩护本能,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对被告人而言,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后果。须知在英美法系国家为寻找真相而要求庭前开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也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在我国"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只关注了为了削弱程序抗辩的证据交换问题,而未考虑辩护方的证据收集能力的前提问题以及控诉方怠于为反对抗辩而积极取证的责任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抗辩是辩护方证否的权利,及早提出可以防止追诉机关的错误积重难返;又基于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反而是控诉方要承担的一个证实的义务,要求其积极核实和审查。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不在犯罪现场 证据开示 追求真相 举证责任 自证其罪
【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刑事诉讼的律师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B235) 福建省法学会法学研究重点课题《公正审判的意见解构》(编号:FLS(2014)A02)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陆而启,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我们都听说过,或是读到过在确定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证实其不在犯罪现场时,证据具有重要作用。证人面临的威胁及证人保护计划项目均证实,讲出真相有时会置自己于危险之中。1忠诚于家庭的观念极为自然,因此当被告的母亲作为证人发表证言:她的孩子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长永;;美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J];诉讼法论丛;1999年00期

2 张文显;;司法文明新的里程碑——2012刑事诉讼法的文明价值[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2期

3 王以真;;英美刑事证据法中的证明责任问题[J];中国法学;1991年04期

4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媛;;试论辩诉交易制度[J];攀登;2010年01期

2 李辉,于斐;引进“诉辩交易制度”初探[J];前沿;2003年09期

3 郎曙霞;论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J];前沿;2004年11期

4 侯晓琳;;浅谈美国的公诉制度[J];前沿;2007年05期

5 邢连珠;;论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价值[J];前沿;2010年23期

6 张宇飞;;论刑事二审案件开庭审理的制度设计[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葛同山;;论辩护权的宪政根据[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严奇荣;;被冤屈的《刑法》第三百零六条[J];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01期

9 严奇荣;;被冤屈的《刑法》第三百零六条[J];清华法治论衡;2008年01期

10 宁新海;辩诉交易的价值分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900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00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