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错案 认定机制 处理模式 事实认定 证据法 操作过程 有罪证据 刑事诉讼制度 证据收集 诉讼过程
【摘要】:正长期以来,我国"印证"证明模式被认定为可以有效地排除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证据,形成一套运行良好的证据认定机制,得出具有唯一性的正确事实认定结论,避免造成错案。然而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刑事错案表明,根植于我国侦查中心主义与书面处理模式上的"印证"证明模式正面临严重的挑战。从运行结果来讲,"印证"证明模式未能有效遏制刑事错案的发生。从操作过程来看,"印证"证明模式的运作往往是非精细化的,在相当部分案件中存在"印证"不充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事错案;认定机制;处理模式;事实认定;证据法;操作过程;有罪证据;刑事诉讼制度;证据收集;诉讼过程;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长期以来,我国“印证”证明模式被认定为可以有效地排除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证据,形成一套运行良好的证据认定机制,得出具有唯一性的正确事实认定结论,避免造成错案。然而近年来频繁曝光的刑事错案表明,根植于我国侦查中心主义与书面处理模式上的“印证”证明模式正面临严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品新;;当代英美刑事错案的实证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陈立云;;疏议刑事错案界定之论争[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3 吴四江;;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法治研究;2009年01期
5 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再分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崔敏;王乐龙;;刑事错案概念的深层次分析[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刘怡;;证据对刑事错案形成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刘斌;;我国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建构[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6期
9 何家弘;;美国刑事错案一瞥[J];法制资讯;2011年05期
10 李海斌;;刑事错案概念之界定[J];新东方;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应敏骏;;海恩法则和墨菲定律在减少刑事错案中的应用[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2 段体操;;“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兼论司法预期与判决成效之背离[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3 赵孝祥;;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如何防止冤假错案——预防职务犯罪刑事错案的几点思考[A];贵州法学(2014年第2期)[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刑事错案原因与对策的域外观察[N];检察日报;2013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许身健;媒体与公众应理性对待刑事错案[N];检察日报;2013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刑事错案:由个案救济走向制度救济[N];检察日报;201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朱梦妮;澳大利亚刑事错案的成因[N];人民法院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刘桃荣 罗永鑫 杨玲娜;刑事错案防范:健全机制是破题之径[N];检察日报;2014年
6 记者 石国胜;杜绝非法取证 防止刑事错案[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李云华;刑事错案背后有非法取证阴影[N];宁夏日报;2009年
8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 周跃武;刑事错案预防要从五方面入手[N];检察日报;2011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错案研究中心 何宏杰 吕宏庆;日本预防刑事错案的系列改革[N];人民法院报;2013年
10 法学博士 刘练军;面对刑事错案,机制改革更重要[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春刚;刑事错案基本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陈士渠;刑事错案的证据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27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2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