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反思事实预决效力

发布时间:2017-10-05 05:10

  本文关键词:反思事实预决效力


  更多相关文章: 事实预决效力 既判力 争点效 事实排除效 公文书证明力


【摘要】:《证据规定》第9条规定生效裁判确认的事实具有预决效力,但是我国学者对此认识不同,从立法论上看也应当否定上述事实预决效力。事实预决效力的主张无法得到传统既判力理论的支持,为达到扩大既判力的目的,应当提起独立的中间确认之诉。比较法上虽然存在扩张既判力范围的理论主张,但是存在标准模糊、缺乏可预见性以及可能无谓浪费诉讼资源的弊端,也不适合我国现有的发展程度,应当澄清既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可能造成的误解。此外,预决效力不同于既判力的事实排除效,也不同于公文书的证明力规则。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事实预决效力 既判力 争点效 事实排除效 公文书证明力
【基金】: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民商事审判方法研究”(11BFX122)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留金发[2011]3005号)
【分类号】:D9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我国,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被认为具有所谓预决效力,在后诉中应当对前诉裁判中确认的事实适用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即证明责任的转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第1款第4项和第2款),在司法实务中上述规则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1在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明;李仕春;;形成之诉独立存在吗?——对诉讼类型传统理论的质疑[J];法学家;2007年04期

2 张自合;;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以台湾地区争点效的要件为借鉴[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齐树洁;季俊强;;英国证据法中先前判决的效力问题[J];清华法学;2011年05期

4 汤维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现代化转向[J];清华法学;2013年05期

5 张卫平;;对民事诉讼法学贫困化的思索[J];清华法学;2014年02期

6 胡军辉;;论民事既判事实之预决效力[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晋红;关于中间确认判决制度的立法思考[J];中国法学;2002年05期

8 翁晓斌;;论已决事实的预决效力[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9 江伟;常廷彬;;论已确认事实的预决力[J];中国法学;2008年03期

10 傅郁林;;先决问题与中间裁判[J];中国法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志文;;民事诉讼纠纷要素处置的局限性及其消解——以民事纠纷结构要素为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胡思博;;民事裁定立法体例考察[J];北方法学;2012年02期

3 李桂英;;试论税收代位权的性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肖建华;周伟;;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体系刍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肖建华;陈雪梦;;民事证据秘密保护的程序机制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王娣;孙凌岳;;论债务人异议之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陆叶欢;;对单位证人的主体资格的质疑[J];才智;2011年04期

8 黄学忠;;论驳回起诉的司法规制与立法重构[J];重庆行政;2009年05期

9 李晓丽;;民事诉讼目的研究的展开[J];研究生法学;2009年05期

10 侯金剑;;论我国的商事调解[J];研究生法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岳;;民事审判权缺位的程序性规制——“不予处理”式判决的实证考察和规范化思考[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刚;;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运行失范之反思与重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磊;;论先决问题的司法判定模式——兼议民事诉讼中间裁判制度之完善[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方扬慧;;对确立我国民事中间判决制度的思考——以“用”与“弃”之争为视角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宝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刍议[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党国华;;论递补型诉讼请求及其规范[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7 邹碧华;王建平;陈婷婷;;“要件事实”框架内法官释明路径之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C];2011年

8 严亚群;;论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案件中的特殊地位[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2辑)[C];2006年

9 刘国如;;合议庭“异议厌恶”的心理解析与规制疏导[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10 朱瑞;;民事案件案由的定位反思与制度重构[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尹彦久;法院审级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蒋跃川;海上货物运输中货方诉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齐恩平;业主权的释义与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陶志蓉;民事判决效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霍海红;民事证明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伟;民事程序选择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力;;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陈小文;程序正义的哲学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3 徐国栋;;大陆法系还能存在多久?——从梅利曼到海塞林克再到未来[J];比较法研究;2010年01期

4 柯阳友;;民事诉讼中的争点效理论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肖建国;;中国民事执行立法的模式选择[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6 左卫民,谢鸿飞;论民事程序选择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6期

7 徐晓峰;责任竞合与诉讼标的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许少波;;论民事裁定的既判力[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詹菊生;;简易程序是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共同选择——一个基层法院民事审判中简易程序适用情况的调研报告[J];法律适用;2006年03期

10 杜丹;;质疑“程序法是实体法之母” 兼论民事程序法与民事实体法之关系[J];法律适用;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张先明;[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傅郁林;[N];人民法院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忠;刑事既判力在我国刑法中的重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2 翁晓斌;论既判力及执行力向第三人的扩张[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3 翁晓斌;我国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6期

4 邓辉辉;关于既判力本质说的评介[J];政法论丛;2005年04期

5 段厚省;郭宗才;;既判力与民事抗诉机制的冲突及协调[J];人民检察;2006年07期

6 阎朝秀;;绝对还是相对:对既判力事实的司法认知[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7 阎朝秀;;司法认知——既判力事实的另一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8 谢春华;;浅论程序终结性与既判力[J];法制与社会;2007年11期

9 张大海;;诉讼调解既判力论[J];政法论坛;2008年05期

10 王娣;王德新;;论既判力的时间范围[J];时代法学;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军;;判决的既判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范述喜;杨世屏;;试论法院判决的既判力——对一起历经十年的刑事案件的评析[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3 贾亚强;;试论行政判决既判力及其司法实践[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法院 徐建东;既判力之于公信力[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李晓蕊;巴西集团诉讼中的既判力规则[N];人民法院报;2012年

3 叶自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前诉中的判断对后诉有既判力[N];人民法院报;2002年

4 九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黄东海 永修县人民法院 杨小林;从既判力扩张看判决书公开[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朱忠林;法院调解与既判力之含义剖析[N];江苏法制报;2010年

6 郭明龙;该调解书效力应如何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7 唐有良 李红军;既判力的主体相对性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之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2年

8 廖 春;陈女可依调解书办房产过户[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生,最高人民法院法官 王胜全;判决生效后新生成的证据不能用作再审新证据[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法院 卢新伟;权利人能否再根据判决书申请执行[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军辉;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2 李哲;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林瑞成;民事判决既判力与程序保障原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4 王作洲;既判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锦鹏;论民事既判力的主观范围[D];山西大学;2008年

2 韩萍;论既判力的扩张[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聂安;民事既判力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欧阳珍;离婚判决既判力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5 金向煜;民事判决既判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詹小燕;民事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婵;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晓辉;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湘潭大学;2009年

9 纪然;论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孙锦菁;论民事判决既判力的范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74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74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