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发布时间:2017-10-08 11:01

  本文关键词:论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


  更多相关文章: 认罪认罚 证明标准 实体 程序 心证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2款规定的"证据确实、充分"这一证明标准包含实体条件、程序条件与心证条件3个要素。在被告人认罪认罚的案件中,实体条件与心证条件不得予以缩减或降低,但对于程序条件可以做出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不同的要求,从而实现认罪认罚案件中证明标准的隐性降低。但此种做法的正当性应以强化被追诉人审前权利保障为前提。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认罪认罚 证明标准 实体 程序 心证
【基金】:作者承担的2016年度北京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6FXB017)“以审判为中心改革背景下的证据制度研究”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一、问题之提出 对于认罪认罚的案件证明标准应如何把握,目前尚未形成比较明确的意见,这是一个在当下的改革试点工作中亟待澄清的问题。此问题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又带有相当程度的敏感性。因为证明标准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量负担,若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平;客观真实作为证明标准的主体应予坚持[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2 牟军;民事证明标准论纲——以刑事证明标准为对应的一种解析[J];法商研究;2002年04期

3 刘金友;;证明标准之我见[J];诉讼法论丛;2002年00期

4 王学棉;法律真实:证明标准还是其他[J];求索;2003年05期

5 方红舟;公诉证明标准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2期

6 李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9期

7 段书臣,刘澍;证明标准的内在理路——以概念分析为逻辑视角[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康黎,康大寿;中美刑事证明标准比较研究——兼谈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建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徐凤利;;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反思与重塑[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李玉华;杨军生;;刑事证明标准的经济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恒扬;;论公诉证明标准的修正及其内涵[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证据制度的完善及新要求[C];2012年

2 齐彬利;;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聂玉娟;;浅析环境侵权诉讼证明标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圣扬;;论证据立法中的证明标准[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5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6 卜贵荣;;论审查逮捕条件的证明标准[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7 任才义;;浅谈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许永杰;贺宝健;;举证责任的分配与证明标准的衡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陈惠;;行政诉讼合法性审查中的有限与能动——以证据证明标准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荣学磊;李丽丽;;印证证明模式下“排除合理怀疑”的功能定位及展开[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良群;公诉证明标准:兼顾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需要[N];检察日报;2003年

2 杨亚民 邢玲玲;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应有层次之分[N];检察日报;2005年

3 顾永忠邋左宁;证明标准、起诉与不起诉标准的逻辑解读[N];检察日报;2008年

4 山东省莘县人民检察院 李进国邋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王道峰;刑事证明标准应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N];检察日报;2008年

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郑圣果;尽快确立量刑证据的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11年

6 河南省鹤壁市人民检察院 王凤翔;也谈“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N];检察日报;2013年

7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 “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顾永忠;“排除合理怀疑”仅是定罪证明标准内容之一[N];检察日报;2013年

8 吴宏耀(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刑事证明标准的基点:程序正义抑或实体正义[N];法制日报;2001年

9 李忠诚;证明标准对引导侦查取证意义重大[N];检察日报;2005年

10 陆燕;论民事与刑事证明标准的相异之处[N];江苏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志远;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玉华;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邱福军;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文峰;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栗小静;刑事证明标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涛;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探析[D];兰州大学;2006年

4 郑国强;论逮捕证明标准[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莉;论公诉证明标准的完善[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管海新;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中的“排除合理怀疑”[D];辽宁大学;2015年

7 胡海舟;我国逮捕证明标准探讨[D];南昌大学;2015年

8 谭杰;刑事诉讼中程序法事实的证明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王猛;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案件事实不明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孔文静;“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及其在我国的适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93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993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b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