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公民网络匿名表达权之宪法保护——兼论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

发布时间:2019-01-04 15:43
【摘要】:网络匿名表达权是公民通过网络匿名或使用假名针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而不受非法干涉的权利,具有宪法权利的属性,受宪法保护。宪法保护包括表达内容的保护和匿名身份的保护两个方面。传统宪法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表达内容的保护,因而需要在宪政实践中不断探索匿名身份保护的方法,以丰富表达权保护理论。美国法院通过测试标准的宽松与严格来控制网络匿名表达权的保护强度,这种做法具有借鉴意义。限制与保护是基本权利法制的一体两面。对网络匿名表达权的限制,首先要考量该权利所蕴含的民主价值,进行法益衡量;其次要考量限制方法的有效性,注意发挥网络架构的作用。
[Abstract]:The right to express anonymously on the Internet is the right of citizens to express their opinions on public affairs anonymously through the Internet or to use pseudonyms without unlawful interference. It has the attribute of constitutional rights and is protected by the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include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tent of express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anonymous identity. The traditional constitutional theory is mainly aimed 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expression cont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anonymous identity protection in the constitutional practice, in order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of expression. American courts control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express anonymously by testing the standards loosely and strictly, which is useful for reference. Restriction and protection are two side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basic rights. To restrict the right to express anonymously on the Internet, firstly, the democratic value of this right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legal interests should be measured; second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striction method should be considered and the role of the network structure should be brought into play.
【作者单位】: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ZZ059)
【分类号】:D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温卫东;刘强;;论网络传播的伦理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晋晓兵;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宗智;;转型期的法治与司法政策[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2 馨元;公民概念在我国的发展[J];法学;2004年06期

3 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伦理文化建设[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汪露;美国的新闻监督制度[J];新闻界;2005年04期

5 秦德君;制度设计的前在预设[J];学术季刊;2002年04期

6 韩云波;;论中国侠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侠文化形态论之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张翔;;宪法学为什么要以宪法文本为中心?[J];浙江学刊;2006年03期

8 陈双阳;中国侠文化流变试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泽晟;;墓地上的宪法权利[J];法学;2011年07期

2 任喜荣;;作为“新兴”权利的信访权[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3 陈道英;;从德国法上的一般人格权看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协调[J];法学评论;2011年05期

4 苗静;;论住房权[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5 莫纪宏;;人权概念的历史分析[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6 宁立标;;论食物权的宪法保障——以宪法文本为分析对象[J];河北法学;2011年07期

7 王萍;;论宪法私权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8 胡锦光;;乙肝歧视第一案与宪法救济[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5年00期

9 杨波;;宪法政策的人权保障功能——以德国、日本、台湾为视角[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10 冀睿;;论物质帮助权的实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石柏林;邹姣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宪法科学配置权力[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周叶中;龚向和;;论宪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A];“‘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永;;隐私权是什么?[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军;;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5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6 张鹏;;宪法,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有感于一个公民宪法意识的社会调查[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仁夫;;我国私有财产的宪法地位研究——第四次修宪引发的思考[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忠利;公民的宪法权利(一)[N];河南科技报;2001年

2 朱向东(作者系中国法学会会员、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公民宪法权利的法治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周曙;宪法权利与司法保障[N];检察日报;2001年

4 邱东明;宪法权利受侵害 能否请求民事赔偿[N];江苏经济报;2005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莫纪宏;学会从宪法角度来思考权利[N];检察日报;2008年

6 陈云生;宪法诉讼:公民宪法权利的最大保护[N];检察日报;2005年

7 王琳;公民的宪法权利不应被虚置[N];人民政协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乐欣;宪法权利不是空中楼阁[N];检察日报;2002年

9 记者 陈绵钦;特邀专家主讲《宪法》[N];汕尾日报;2008年

10 陈云生(作者是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宪法权利司法化及私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D];武汉大学;2004年

2 韩阳;被追诉人的宪法权利[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徐继强;宪法权利衡量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夏正林;社会权规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夏志文;受教育权救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黎晓武;司法救济权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辉;法理视野中我国宪法权利的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蕊;论我国宪法权利诉讼制度的构建[D];燕山大学;2012年

3 马茂磊;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宪法权利保障[D];重庆大学;2011年

4 赵会洁;论宪法权利诉讼制度是我国宪政建设的选择[D];燕山大学;2012年

5 李小红;认真对待宪法权利[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傅恒;我国公民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7 黎宗仁;宪法权利视域中的通信秘密[D];湖南大学;2007年

8 鹿军波;对“深圳高危人群”事件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娄芸鹤;刑事被追诉人的宪法权利及其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王世群;论大学生宪法权利的保护[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0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40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