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非民族自治地方享受民族优惠待遇的宪法界限——兼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目标

发布时间:2019-03-26 10:49
【摘要】:我国一些非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与民族自治地方同等或类似的自治权现象,具有违宪嫌疑。非民族自治地方不能跃升至民族自治地方地位,与后者享有同等权力;其享有的民族优惠待遇具有一定的宪法界限。地方人大或政府赋予非民族自治地方以自治权内容的民族优惠待遇,源于对自治权受惠性质的普遍认同,以及对自治权不是一项专属性权力的理解。这也揭示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同于国际社会的地方自治权,它除了自治之外还有"受惠"性质,且没有从我国统一的国家权力系统中独立出来,不是一种排他性权力。现阶段自治权重在受惠,"自治"弱之。于此相应,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级发展目标是实现民族繁荣,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核心发展目标是民族自治,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Abstract]:Some non-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in China enjoy the same or similar autonomy as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which is suspected of unconstitutional. Non-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can not leapfrog to the status of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and enjoy the same power as the latter, and their preferential treatment of ethnic groups has certain constitutional limits. The national preferential treatment granted by the local people's Congress or government to the non-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with the content of self-government stems from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benefit of the autonomy and the understanding that the right of autonomy is not an exclusive power. This also reveals that the autonomy of our national autonomous areas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Besides autonomy, it also has the "benefit" nature and is not independent from the unified national power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s not an exclusive power.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right of self-government is to benefit, and "autonomy" is weak. Accordingly, the primary development goal of our national regional autonomy system is to achieve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the state support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core development goal is national autonomy, fully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s of ethnic minorities to manage their own internal affairs.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地方立法权配置的宪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CFX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1;D92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才发;;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自治权再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01期

2 马建霞;;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沈寿文;;撤自治县(州)改设“市”异议之商榷——兼驳增设“自治市”主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4期

4 霍军;;民族自治地方税收管理体制的变迁[J];税务研究;2010年06期

5 金炳镐;田烨;;新世纪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的一个亮点——“民族自治市”[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庞正;;法治概念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兼及中国法治研究方法的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7 徐汉明;;法治的核心是宪法和法律的实施[J];中国法学;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军;;中国税收管理体制目标模式:完全型“一体两翼”架构[J];财贸经济;2011年02期

2 张殿军;;城市化进程中自治权的流失、偏离与调适——以自治(州)县改市及行政区划调整为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陆贝薇;张美慧;;少数民族自治县撤县建市的困境与出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1期

4 王玉玲;;西藏资源税立法:历程、评价与改进[J];地方财政研究;2013年09期

5 潘红祥;;三十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王升云;李安辉;;完善城市民族区民族政策的建议——以河南省三个城市回族区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王建聪;张霞;;中国民族地区财政支付转移现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7期

8 卢秋声;;民族地区税收特点及其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9 章文光;;民族地区财政体制改革方向探析[J];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10 沈寿文;;撤自治县(州)改设“市”异议之商榷——兼驳增设“自治市”主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元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田烨;新中国民族地区行政区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马训祥;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姜妍华;新世纪新阶段民族经济政策对东北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利俊;边境贸易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侯发兵;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9 李东民;中国公益基金会治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慧;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沙娜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发展与完善[D];新疆大学;2011年

3 李福玲;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法律制度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蕾;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的思考[D];山东大学;2011年

5 赖婕;鼓浪屿工部局行政管理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林占涛;论法律的一致性[D];河南大学;2010年

7 吴帮胜;自治县自治立法权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

8 张盈;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完善[D];东北大学;2010年

9 范云熙;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10 李俊莹;陈启天“新法家”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殿军;;城市化进程中自治权的流失、偏离与调适——以自治(州)县改市及行政区划调整为视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杨昌儒,张北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04期

3 沈寿文;;“民族自治地方”的两层涵义[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4 龚志祥;田孟清;;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思考与建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金炳镐,龚志祥;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创新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1期

6 王家福,李步云,刘海年,刘瀚,梁慧星,肖贤富;论依法治国[J];法学研究;1996年02期

7 徐显明;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J];法学研究;1996年03期

8 鲍明;21世纪中国应设立民族自治市──城市化浪潮下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走向[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龙晔生;朱朝晖;;自治州县改设民族自治市初探[J];民族论坛;1998年04期

10 朱玉福;自治市法律地位刍议[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山东大学校长 徐显明;[N];法制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绍凡;;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在民族法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黄栓成;郭宝亮;;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关系构成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王德靖;;60载区域自治新跨越 60载团结奋斗铸辉煌——湖南省民族自治地方60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J];民族论坛;2009年11期

4 肖海燕;;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的现状与评价[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云月华;;我国新设立的民族自治地方[J];中国民族;1987年04期

6 ;1985──1991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乡镇企业[J];民族工作;1994年06期

7 陈顺坤;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应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J];民族工作;1997年05期

8 袁承东;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补充规定的现状与思考[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刘惊海;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张甲凤;情牵少数民族 爱洒特困群众──省民政厅领导深入民族自治地方进行民情调查侧记[J];民族论坛;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清;;政治生态主义视阈中的民族自治地方公共管理[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宝奇;林红;;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3 周建明;;民族自治地方新闻发布的现状与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0年刊)[C];2010年

4 张锡盛;;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三题(纲要)[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文顺;;浅谈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文明建设[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健君;;论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制度[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7 杨梅;;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自治地方立法[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8 周健;;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法律条文细化的研究[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9 张殿军;;协商民主视野的族际政治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创新[A];中国民族法治发展报告(2011)[C];2012年

10 潘红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行使的阻却因素与调适对策——基于系统理论的分析[A];2013年中国民族法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贺觅;关于做好帮助指导民族自治地方州庆、县庆工作的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7年

2 张建平;我省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扶持帮助[N];河北经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吴坤;大力支持民族自治地方[N];法制日报;2000年

4 段尔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 在行使自治权中的地位[N];云南日报;2004年

5 段尔煜;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使职权的作用[N];云南日报;2004年

6 毛翠香 闵侨伟;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法制保障[N];青海日报;2007年

7 桑杰;民族立法活动是民族自治地方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N];人民代表报;2007年

8 刘晓鹏;我国完善立法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07年

9 ;四川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N];四川日报;2006年

10 ;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N];南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普永贵;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谢尚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汤法远;社会转型期民族自治地方政治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吕中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康耀坤;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付明喜;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孙丽君;法律变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姜保红;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为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高韫芳;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金忠山;刑事法律交通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高飞;民族自治地方领导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金阿拉坦苏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保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元军;论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变通权[D];延边大学;2007年

4 马晓菲;论民族自治地方法律变通权的保障与规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杨晓瑜;突出民族特色 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刘慧;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治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杨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之实施困境与对策[D];延边大学;2010年

8 金金光;论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常乌兰图雅;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7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447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6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