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3:05
本文关键词: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理论界就一直在讨论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当然,起初还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的设想。但是,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产生了19位“特别人大常委—专职委员”,使得理论界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代表专职化的讨论又一次升温,也使这一问题不再仅仅是理论探讨,并且开始了实践中的探索。尽管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不得兼任“一府两院”的职务,然而,在中国政治生活的实际中大量存在非常委会委员的兼职代表。兼职代表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投入全部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理论上赋予人大的各项重要职能,这也是中国人大机构在一个时期里地位有所“虚化”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推行人大代表专职化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路径。论文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提出了代表专职化的问题,并对兼职制和专职化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分析了实施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第三部分,代表专职化问题的对策与思考。本论文提出了“同步渐进”的具体构想,并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实施人大代表专职化。 人大代表专职化涉及到人大制度的改革完善,必须要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做好各项配套措施的推进,才能保证这一重大改革的成功完成。
【关键词】:专职代表 兼职代表 人大代表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6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专职代表问题的提出8-14
- (一) “专职代表”概念界定及问题的提出8-10
- 1. “专职代表”概念界定8-9
- 2. “专职代表”问题讨论的源起9-10
- (二) 理论界的不同声音10-14
- 1. 质疑人大代表专职化10-12
- 2. 支持人大代表专职化12-14
- 二、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分析14-25
- (一)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可行性14-19
- 1. 经济体制的转型是人大代表身份转型的客观经济背景14-17
- 2. 政治生活的新变化要求人大代表身份专职化转型17-18
- 3. 社会分工与专业化要求代表身份专职化转型18-19
- (二) 人大代表专职制的优势19-22
- 1. 专职化促进人大议事“效率”提高19-20
- 2.专职化有助于法治精神落实20-21
- 3. 专职代表制有利于提高代表整体素质和强化人大职权21-22
- (三)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现实意义22-25
- 1. 专职化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22-23
- 2. 专职化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23-24
- 3. 专职化有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政治权力监督体系24-25
- 三、人大代表专职化制度建设的对策与思考25-43
- (一) “同步渐进”的构想25-28
- 1. “同步渐进”的界定25-26
- 2. 渐进方式选择的依据26-28
- (二) 人大代表专职化的具体制度建设探索28-43
- 1. 完善选举培训制度28-35
- 2. 完善代表监督机制和人大会期制度35-38
- 3. 完善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制度38-40
- 4. 建立代表职务保障制度40-43
- 结束语43-44
- 参考书目与文献44-4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茜;论我国人大代表专职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伟伟;人大代表专职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璐;完善我国人大代表制度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4 唐天宇;我国乡镇人大代表专职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刘晶晶;论人大代表专职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7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