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我国修宪建议的制度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13:03

  本文关键词:我国修宪建议的制度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修宪建议作为一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修改宪法。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要做的就是阐明研究的意义,其次要明确如何研究。对于这两个问题,文章在绪论中作了解答。在“研究意义”一小节中,从现实和理论的角度回答了研究修宪建议的意义。从现实角度讲,研究修宪建议有利于提升我国宪法的生命力和现实指导力,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宪法修改中的作用,强化党的领导地位;从理论的角度讲,研究修宪建议有利于推动我国宪法修改建议的规范性研究,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的发展。在“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对于制度的理解”一小节阐明本文的分析视角。本文主要从新制度主义的社会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及理性制度主义三种理论视角分析构建修宪建议制度的可行性。最后,结合相关文献对于本文的研究框架进行了简要概述。 第一部分,文章首先从政治学视角分析了宪法修改的必要性。首先,主要是对洛克、卢梭、西耶斯、孟德斯鸠、杰弗逊、汉密尔顿等思想家的观点做了分析。通过考察这些人的观点,论证了修改宪法在理论上的必要性。当然,随着宪法在世界各国的地位逐渐确立,宪法不再仅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开始具有实践重要性,政治学中对宪法修改的重点关注内容也就不再局限于元理论探索。政治学开始关注宪法修改的现实必然性,为此论文还从经济、社会、政治、社会意识等多个方面对于宪法修改的现实因素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文章通过分析宪法修改的概念、特点以及一般程序,论证了宪法修改程序前向延伸的必要性,并对修宪建议的内涵、特点、及功能价值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文章以宪法修改是否存在争议的理论争鸣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宪法修改的边界,并根据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的特点,将修宪建议的内容边界进行了明确。即,将国体列为禁止讨论内容;将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以及涉及人权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列为限制讨论的内容;将文化制度等内容列为充分讨论的内容。 第四部分,以宪法修改权作为切入点,在分析了宪法修改权的内涵、特点之后,结合修宪建议的特点,分析了修宪建议主体的范畴。此外,鉴于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修宪建议完善提供意见和建议,因此通过分析执政党在宪法修改中的作用,对于执政党在宪法修改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进行了论证。 第五部分,对于我国的宪法修改建议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宪法建议的提出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于我国修宪建议的模式进行了评价。 第六部分,结合我国实际,对于我国修宪建议过程的制度化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思路。主要从规范修宪建议过程的理念普及制度化、修宪建议内容的规范化、修宪建议程序及主体的规范、形成具有持续性的反馈机制四个方面谈了我国修宪建议过程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宪法修改 修宪建议 修宪边界 制度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绪论15-31
  • (一) 研究的意义15-20
  • 1. 修宪建议制度化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15-18
  • 2. 修宪建议制度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科学化18-20
  • (二) 政治学中的制度主义对于制度的理解20-26
  • 1. 选择新制度主义的必要性20-22
  • 2. 新制度主义与修宪建议:修宪惯例、公民利益与社会文化22-26
  • (三) 文献综述及论文框架设计26-31
  • 第一章 宪法修改的必然性探寻31-47
  • (一) 宪法修改的政治学理论31-39
  • 1. 立法权属于国家31-32
  • 2. 从契约论到人民主权:主权拥有者对宪法修改的影响32-38
  • 3. 马克思主义对于修宪必要性的论述38
  • 4. 小结38-39
  • (二) 推动宪法修改的现实力量39-47
  • 1. 经济发展是推动宪法修改的根本力量39-41
  • 2. 政治力量的变迁是宪法修改的直接动力41-43
  • 3. 社会文化变迁同样影响宪法修改43-45
  • 4. 社会主流价值观革新促进了宪法修改45-47
  • 第二章 修宪建议是宪法修改的延伸47-61
  • (一) 宪法修改的概念及方式47-50
  • 1. 宪法修改的概念47-48
  • 2. 宪法修改的方式及特点48-50
  • (二) 宪法修改的一般程序及其延伸50-55
  • 1. 宪法修改的一般程序51-52
  • 2. 修宪程序延伸的必要性52-55
  • (三) 修宪建议一般概述55-61
  • 1. 修宪建议的特点56-57
  • 2. 修宪建议与修宪草案的区别57
  • 3. 修宪建议的功能与价值定位57-61
  • 第三章 规范修宪建议的必要性61-76
  • (一) 宪法修改的边界说争论61-64
  • 1. 宪法修改无界限说62-63
  • 2. 宪法修改界限存在论63-64
  • (二) 规范宪法修改的现实必要性64-70
  • 1. 宪法修改需要维护宪法的权威性64-65
  • 2. 保持宪法适应性和稳定性的需要65-66
  • 3. 对于维护政权具有积极的意义66-68
  • 4. 是对现实力量的斗争和妥协的体现68-70
  • (三) 宪法修改边界的一般规定70-73
  • 1. 宪法修改内容的限制70-72
  • 2. 对宪法修改时间上的限制72
  • 3. 特殊情况下对宪法修改的限制72-73
  • (四) 修宪建议的边界所在73-76
  • 1. 禁止讨论内容:国体73-74
  • 2. 限制讨论内容:以国体为核心的基本制度74-75
  • 3. 充分讨论的修宪建议75-76
  • 第四章 明晰修宪权归属:修宪建议规范化的核心76-85
  • (一) 修宪权的地位76-79
  • 1. 修宪权与制宪权的关系76-77
  • 2. 修宪权与宪法破坏、宪法废止及宪法停止77-78
  • 3. 修宪权与宪法解释、宪法变迁78-79
  • (二) 修宪建议主体的明确化79-80
  • (三) 委托行使——现代修宪权重要方式80-81
  • (四) 政党引领修宪建议的必然性81-85
  • 1. 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主要参与者81-82
  • 2. 宪法修改程序决定了政党在修宪建议中能够发挥积极作用82-85
  • 第五章 我国修宪建议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评价85-97
  • (一) 我国修宪建议制度历史演变及评价85-91
  • 1. 新中国成立至七八宪法制定的修宪建议实践85-87
  • 2. “八二”宪法制定至2004年的执政党修宪建议制度及实践87-91
  • (二) 我国执政党在宪法修改建议中的作用评析91-97
  • 1. 共产党主导修宪建议的积极效应91-93
  • 2. 我国修宪建议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93-97
  • 第六章 我国执政党修宪建议的制度化建设97-108
  • (一) 规范修宪建议过程的理念普及制度化98-101
  • 1. 成立专门的宪法知识宣传和普及机构98-99
  • 2. 政府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推动法治文化的养成99-101
  • (二) 修宪建议程序及主体的规范101-104
  • 1. 提升宪法修改主体提出修宪建议的能力101-103
  • 2. 人大常委会委托是丰富修宪建议提出方式的必然选择103-104
  • (三) 再议我国执政党修宪建议边界形成104-105
  • (四) 形成具有持续的反馈机制105-108
  • 结语108-109
  • 参考文献109-117
  • 攻读博士其间的科研成果117-118
  • 后记118-1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耀桐;;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2 赵林记;政治学视野中的新制度主义解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贺日开;;修宪权正当程序控制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苗连营;进一步完善修宪程序[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封丽霞;;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从“领导党”向“执政党”转变的立法学阐释[J];法学家;2005年05期

6 殷啸虎,房保国;论我国现行“政策性修宪”模式的局限性[J];法学;1999年12期

7 方世荣;;论执政党主张成为国家意志的科学化建设[J];法学;2010年07期

8 朱应平;改进中共中央修宪工作的几点建议[J];法学;1997年12期

9 黄黎黎;曹国成;;宪法的修改程序[J];法制与社会;2010年02期

10 王勇;重温毛泽东和黄炎培的谈话有感[J];党史天地;1997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修宪建议的制度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284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