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的法律困境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21 03:56
作为农村基层制度,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而其又是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发展阶段中的一个。在此之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经历了“村乡(行政村)体制”和“政社合一”模式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渐尝试退居幕后对农村基层社会进行柔性管理与扶持,重建农村的自治力量并使其走向农村社会治理的前台,形成政府与村民自治合作的治理格局,形成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乡政村治”模式。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实现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创造性转换。国家建立和完善涉农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发展。然而,由于农民自组织能力不足,农村治理主体关系混乱,农民权利无法充分实现,村民自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配套制度等因素,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仍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实现乡村社会全面振兴,开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完善和发展村民自治制度,一方面,通过立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及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村民委员会与党支部之间的关系,理顺“三农”问题规范性文件,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设计。另一方面,推动涉农法律规范的有效落实,建设法治化的乡镇政府,推动法律事务理事会的建设,...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村民自治状况概述
(一) 村民自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1. 乡村政权并存体制
2. 政社合一体制
3. 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村民自治
(二) 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
(三)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基本状态
二、村民自治的法律困境
(一) 民主政治建设与村民自治
1. 农民的政治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村基层政府未形成服务思维
3. 村民委员会未实现功能定位
(二) 农村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
1. 村民财产及收益权未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民生产自主选择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3. 村民自治组织未实现设计意图
(三) 制度设计与村民自治
1. “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
2. 农村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
3. 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
4. 配套法律规定不具体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通过立法完善制度及运行机制
1. 理顺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2. 理顺“三农”问题规范性文件
3. 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设计
(二) 推动涉农法律规范的有效落实
1. 强化乡镇政府的法治思维
2. 建立行政命令违宪审查机制
3. 推动法律事务理事会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本文编号:4018359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我国村民自治状况概述
(一) 村民自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1. 乡村政权并存体制
2. 政社合一体制
3. 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村民自治
(二) 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
(三) 村民自治制度运行的基本状态
二、村民自治的法律困境
(一) 民主政治建设与村民自治
1. 农民的政治权利未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村基层政府未形成服务思维
3. 村民委员会未实现功能定位
(二) 农村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
1. 村民财产及收益权未得到有效保障
2. 农民生产自主选择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3. 村民自治组织未实现设计意图
(三) 制度设计与村民自治
1. “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
2. 农村行政执法体系不健全
3. 农村法律服务不到位
4. 配套法律规定不具体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对策
(一)通过立法完善制度及运行机制
1. 理顺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2. 理顺“三农”问题规范性文件
3. 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设计
(二) 推动涉农法律规范的有效落实
1. 强化乡镇政府的法治思维
2. 建立行政命令违宪审查机制
3. 推动法律事务理事会的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履历
本文编号:4018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40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