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主义”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7-08-09 22:07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的“主义”与“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宪政建设 分权主义 民主主义 控权机制


【摘要】: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不同层面的理论分歧,其中分权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理论冲突,集中反映了中国宪政建设中不同制度发展方向的理论选择。然而,宪政建设中的实践问题既不可能等待理论上的冲突尘埃落定,也无法完全涵盖于上述理论冲突中。当代中国宪政建设中面临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下的控权机制问题、宪法基本权利的法律化问题、新媒体时代的"权利-权力"关系问题、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度化问题以及宽容的宪政文化的养成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超出了纯粹的理论选择问题。不应以理论上的所谓"冲突"取代对宪政制度具体问题的关注,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走中国特色的宪政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宪政建设 分权主义 民主主义 控权机制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中国宪政建设已逾百年,新中国的宪政建设也已超过60年,宪政建设事关国家权力运行、社会发展、法治建设、人权保护,如此重要的研究领域自然就充斥了不同的哲学立场、政治追求、文化传统以及现实需要,“宪政”从来都是各种理论或曰“主义”竞逐的场所。本文借用发生在90多年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喜荣;中国宪政的多元文化背景[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江雁飞 ,陆广泉 ,孟庆保;浅探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季学好;;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刘鹏;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问题探讨——论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马克思工人阶级先进性理论的生命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叶险明;;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的几点思考——兼论矛盾与和谐辩证法的限定问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王利明;;平等保护原则:中国物权法的鲜明特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5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9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晓林;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唐仲春;明清至近代土家族宗法制度初探[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雪冬;地方人大监督权的三种研究范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2 陈端洪;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中外法学;1998年04期

3 程燎原;关于宪政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现代法学;1999年04期

4 胡玉鸿;“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5 马骏;;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琦;;宪政下的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从厦门“PX”化工项目事件说起[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2 周欢;;宪法正当程序浅议与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3 曹韫;张光颖;;浅析契约精神与中国宪政的适应性[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4 文正邦;;应当理直气壮地推进中国的宪政建设[J];法学;2008年03期

5 李慧;;对社会转型时期宪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23期

6 吴礼林;“人权”入宪对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重大意义[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葛宇宁;张四化;;中国传统法文化对宪政建设的影响[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刘建辉;;“宪政是民主政治”论对宪政的负面影响[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李先伦;张子礼;;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宪政之路[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魏帅;史全增;;浅析美国违宪审查对中国宪政建设之启示[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宋向杰;;刍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之共性[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3 占云发;叶蕾;;浅析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宪政建设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4 陈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宪政素质,推动民主法治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傅小青;;延安时期宪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王继军;;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历史解读——以法权观念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王继军;;董必武宪政思想的历史解读——以法权观念为视角[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8 王士如;;从宪法到宪政的思考——立宪主义思想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王连峰;;董必武宪政思想与政治文明[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10 孔祥林;;邓小平宪政思想探析[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肃政法学院教授郑家奎;与时俱进推进我国宪政建设[N];甘肃日报;2002年

2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侯欣一;无民众参与宪政建设不可能成功[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俞荣根;从民主法制到人权法治[N];法制日报;2008年

4 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浦增元;研讨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 李龙;夯实宪政基础是宪政建设的根本之道[N];湖北日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 刘海年;提高法律文化自觉 推进当代宪政建设[N];光明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蒋安杰;弘扬契约精神 推进宪政建设[N];法制日报;2003年

8 陈永鸿;宪政:现代政治文明路径的选择[N];光明日报;2003年

9 胡亮亮;论宪法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共建[N];国际商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白龙;宪法:九鼎重器 百炼乃成[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戴小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宪政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宝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宪政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褚江丽;当代中国宪政进程中的公共利益原则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道刚;思想的自由与约束[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伯超;宪政危机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青林;宪法概念演进的宪政史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U喎,

本文编号:647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47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