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八二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发布时间:2017-08-18 11:16

  本文关键词:“八二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


  更多相关文章: 八二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建设


【摘要】:近现代以来,宪法对于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中国的"八二宪法"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一部宪法,对民主的地位、方向、实质以及实现民主的思路、制度载体、突破口等六个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保障,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八二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建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0AZZ001)
【分类号】:D921;K27
【正文快照】: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1982年宪法①。《共同纲领》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的总纲领,随着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和三大改造的完成,经历5年时间被1954年宪法所代替。1954年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关海庭;“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改革模式的选择[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04期

2 秦玉琴;;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J];红旗文稿;2007年01期

3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1998年21期

4 林尚立;;建构民主的政治逻辑——从马克思的民主理论出发[J];学术界;2011年05期

5 林尚立;;相互给予:政治学在中国发展中的作为——中国政治学30年发展的反思[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王汉斌;;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起草一九八二年宪法[J];中国人大;2004年16期

7 徐勇;民主化进程中的政府主动性──对四川达川市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战略与管理;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和明;;“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际钢,林桂平;“大跃进”运动的历史成因与经验教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杨以谦;;民主:政治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刘忠;;“从华北走向全国”——当代司法制度传承的重新书写[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5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秦程节;;毛泽东“赶超”思想成因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杨士进;;现行户籍制度的形成、演变及其反思[J];北京党史;2008年02期

9 柳森;;1961年—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0年01期

10 李桂华;;从四部宪法看新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变迁[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马霄;方宏伟;;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政府[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韩大元;;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4 王浦劬;;从阶级斗争到人民共和——我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转换析论[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5 余茂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历史考察[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田宏杰;;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7 刘小玲;;村民自治下的农民民主意识——我国农民民主意识及制约因素[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淼;;选择性控制:行政视角下的乡村关系——对湖南省H镇政府对村关系的个案阐释[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9 ;第七章 尾声中的讨论[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1年

10 顾爱华;;第五章 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永昌;中美军民关系比较研究:近30年视距的考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段炼;从革命型到建设型的民主模式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强;我国保护被追诉人人身自由宪法条款之实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陈诚;论宪法的纲领性条款[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庆涛;现代性视野下的革命与宪法[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薛剑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视野下的五四宪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图雅;中苏论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馨元;“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立法空间及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应斌;三年困难时期代食品运动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骆敏;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夏雪梅;《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评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白宇;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思想的发展历程及现实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翠;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小明;江西JM药业的大规模定制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马爱群;当代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哲;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现实意义[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田欢欢;毛泽东、邓小平调查研究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成瑞;;十年内乱期间我国经济情况分析——兼论这一期间统计数字的可靠性[J];经济研究;1984年01期

2 林尚立;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J];政治学研究;1998年02期

3 林尚立;中国政治学二十年发展中的若干理论问题[J];政治与法律;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斌;;试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结束的双重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6期

2 曹云生,吴晓敏;抗日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民主建设研究[J];求实;2005年10期

3 秦富平;;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建设[J];晋阳学刊;2006年02期

4 段建国;;关于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吴琳;;论瑞金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J];韶关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王艳春;;论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的经验教训[J];世纪桥;2006年05期

7 刘政;;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奏——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J];中国人大;2002年08期

8 贾敏仁;;关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9 刘瑛;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及其历史作用[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10 赵宏强;;从参议会制度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孕育过程[J];人大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中原;;1977—1982: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贡献[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亚东;魏亚萍;岳耀清;郑忆;;建国五十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与启示[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库充;;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刍议[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冷溶;;伟大的胜利 光辉的旗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陈先初;;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政治的思考与实践[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6 李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A];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刊[C];2005年

7 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8 范小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以1927—1940年为例)[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9 奚洁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勤;;中国共产党与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变迁[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天津市委党史研究室;天津诞生的共和国之最(上)[N];天津日报;2009年

2 中央档案馆 殷月兰;斯诺之新中国印象[N];北京日报;2009年

3 赵德昌;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世界反法西斯的坚强堡垒[N];山西日报;2005年

4 华中师范大学 钟德涛;一部具有湖北特色的革命历史教科书[N];光明日报;2010年

5 陈至立;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N];光明日报;2007年

6 新四军老战士 原中共扬州市委农村工作部主任 王建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N];扬州日报;2010年

7 潘叔明;共和国60年崛起[N];福建日报;2009年

8 源泉;抗战中流砥柱[N];中国档案报;2005年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史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汪新;回望抗战:牢记历史的启迪[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郑国瑞;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梅英;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延龄;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罗衍军;革命与秩序[D];浙江大学;2006年

5 孙建娥;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历史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尚金州;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萍;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主权的收回[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2 李国中;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奴化教育斗争[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奇杰;解放战争时期天津学生运动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裴巧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5 殷南江;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慧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绥蒙地区的政治动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丽英;五卅运动在青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鲍惠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军俘虏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发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执政实践的经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洪森;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和改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94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694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8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