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与道德
本文关键词:宪法与道德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化 自然法学说 实证法 陈端洪 凯尔森 主权者 强世功 宪政实践 法上 宪政体制
【摘要】:正一、宪法道德化宪法道德化,是指将一定的道德伦理观念作为宪法文本必须符合的标准。持有这一立场的论者只承认符合这一标准的宪法文本构成宪法,否定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宪法文本构成真正的宪法。这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自然法学说,根据这一学说,自然法是"法上之法",所有实证法,都应当符合自然法,否则没有正当性。归根到底,自然法无非
【关键词】: 道德化;自然法学说;实证法;陈端洪;凯尔森;主权者;强世功;宪政实践;法上;宪政体制;
【分类号】:D921
【正文快照】: 一‘宪法道德化宪法道德化,,是指将一定的道德伦理观念作为宪法文本必须符合的标准。持有这一立场的论者只承认符合这一标准的宪法文本构成宪法,否定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宪法文本构成真正的宪法。这方面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自然法学说,根据这一学说,自然法是“法上之法”,所有实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绪新,郑学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2 郑晓红;制度完善和道德建设[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01期
3 贾东桥;法治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J];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4 任志安;自然法:法律与道德之间[J];学习与探索;2001年04期
5 张康之;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化[J];唯实;2001年02期
6 张康之;公共行政道德化的双重向度[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马莉萍;道德制度的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8 杜新华;论法治政府的道德维度[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7期
9 肖勇;论我国反腐败的道德化倾向[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10 李洁珍;论社会主义法治的道德化[J];潍坊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贻庭;;正视社会生活中“去道德化”现象[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蒋德海;;中国反腐败的道德化倾向[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张挺平;;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教与道德——略论道德宗教化与宗教道德化[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4 黄小勇;;道德化的行政及其现代影响[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刘书善;魏焕成;;道德的困惑和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造[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7 张传有;;对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反思[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李海默;;自由主义框架下的道德观[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9 罗建文;黎池;;政府道德基础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军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刘建军:中国正开启“社会主义道德化”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黄明理;泛道德化批判反思[N];北京日报;2013年
3 徐晓明;道德的法律化与法律的道德化[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法院 李晓东;先做“道德人”,后做“法律人”[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广东省五华县人民法院 谢刘权;法律泛道德化会令人担忧[N];人民法院报;2012年
6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王小锡;道德风险及其规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王泽应;今天,我们还要不要道德敏感性?[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宋君华;教育道德化还是教育法治化[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朱寨;重读《新时期文学与道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支玲琳;法律真的能“逼”出道德吗[N];解放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晁天义;先秦道德与道德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慧;法律的道德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董良;审慎理性作为道德基础的意义与限度[D];浙江大学;2011年
4 林立公;道德治理及其实现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春琼;领域、背景与文化: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海辉;现代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职业道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满生;伦理语境下的恐怖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海松;法律与道德——西方文明视野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D];新疆大学;2010年
2 石春金;论法治的道德基础[D];武汉大学;2005年
3 哈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和意义[D];内蒙古大学;2003年
4 李培晓;慈善“泛道德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石瑛;论人肉搜索的道德和法律出路[D];河南大学;2011年
6 张林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年立国;我国领导的道德化问题研究[D];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2007年
8 曹培强;韩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9 贺彬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和道德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5年
10 王晶;新闻传播中的泛道德化现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12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12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