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民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发布时间:2017-08-28 17:44
本文关键词:论村民选举权的法律保障
【摘要】:村民选举权是伴随着村民自治的兴起而出现的新权利。村民选举是指依据《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按照一定的程序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会议代表以及村民小组组长等成员的法律制度,村民选举对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的意义。自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施以来,虽然在村民选举的程序上作了一些规定,规范了村民选举的有关事项。但是由于村民委员会选举是一项实际操作上要求很高的工作,必须要和地方特点紧密结合,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村民选举在规范上和实践中仍然存在了诸多问题。如:选民资格认定不清晰、选举程序的不规范、行政机关的干涉、救济制度的缺失等等问题,在村民自治的过程中,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村民选举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直接影响村民自治的运行和发展。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权的相关法律制度,以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利不受侵害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探讨村民选举权的概念以及村民选举权对于村民自治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部分分析村民选举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剖析村民选举制度的不足之处,其次是村民选举意识和权利保护意识淡薄,最后是针对村民实施选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总结出村民选举权的行使难,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村民自身的选举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救济制度的缺失、监督罢免程序的虚设。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村民选举权的保障应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健全村民选举的法律法规;其次,增强村民的选举意识;再次,完善村民选举权的法律救济;最后,保障罢免机制的运行。本文在分析村民选举在运行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村民选举的完善进行系统的论述,力求寻找保障村民选举权的现实路径,以期待对我国立法有所启示。
【关键词】:村民选举权 选举制度 救济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1.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3
- (一) 选题的缘由和意义10-11
- 1. 选题的缘由10
- 2. 选题的意义10-11
- (二) 国内研究综述11-12
- (三) 研究方法及内容12-13
- 一、村民选举权的基本理论13-19
- (一) 村民选举权的涵义13-14
- 1. 选举13
- 2. 村民选举权13-14
- (二) 村民选举权的内容14-16
- (三) 村民选举权的特征16-18
- 1. 村民选举权是法定性权利16
- 2. 村民选举权是自治性权利16-17
- 3. 村民选举权的政治性权利17-18
- (四) 村民选举权对于村民自治的意义18-19
- 二、我国村民选举权存在的问题19-36
- (一) 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的不足19-28
- 1. 选民资格认定不清晰19-21
- 2. 候选人资格认定的问题21-23
- 3. 救济制度的缺失23-25
- 4. 民主监督机制的不完善25-27
- 5. 村民选举中罢免问题27-28
- (二) 村民选举意识的欠缺28-29
- (三) 村民实施选举中存在的问题29-36
- 1. 选民登记选举中存在缺陷29-31
- 2. 村委会选举的人力和经费缺乏保障31
- 3. 村“两委”责任划分不明确31-32
- 4. 选举中贿选现象严重32-33
- 5. 外部力量的非法干预33-36
- 三、保障村民选举权的基本构想36-43
- (一) 健全村民选举的法律法规36-38
- 1. 建立全国统一的《村委会选举法》36-37
- 2. 加大刑法对村民选举的保护力度37-38
- (二) 增强村民的选举意识38-39
- 1. 加强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38-39
- 2. 深入引导村民的参与意识39
- 3. 培养村民的民主观念39
- (三) 完善村民选举权的法律救济39-41
- 1. 加强村民自治体制内的救济能力39-40
- 2. 加强行政救济规范40
- 3. 拓宽司法救济的内容40-41
- (四) 保障罢免机制的运行41-43
- 1. 完善罢免制度的法律规定41
- 2. 健全罢免的程序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鹏;论村委会选举中的违法行政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兼谈农民选举权利的保障与救济[J];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白钢;中国村民自治法制建设平议[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本文编号:7486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48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