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
本文关键词:信访权利的法律保护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狭义信访权利的法律保护开展研究,探讨信访权利的性质与特征,信访权利的法律构造,信访权利法律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拟就如何全面保护信访权利提出制度上的建议,从而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提供一个强大的推动力。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归纳对比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信访权利性质的分析,本文认为,信访权利的性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访权利属于法律权利;第二,信访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第三,信访属于民主性权利;第四,信访权利属于源权利。信访权利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产生方式看,信访权利具有法定性;第二,从实现方式看,信访权利具有强制性;第三,从功能上看,信访权利具有政治性;第四,从要件上看,信访权利具有便利性。通过对信访权利法律构造的分析,笔者认为,信访权利的主体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信访权利的客体包括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信访权利的内容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检举等基本权利,并表现为13项具体权利。笔者认为目前信访权利的法律保护亟待加强。主要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信访答复内容不明确。第二,对信访权利的救济措施欠缺。第三,打击报复成为信访权利行使的障碍。文章针对以上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第一,完善对受理机关答复义务的规定。笔者认为,对投诉类信访答复的要求应类似于对行政诉讼被告答辩的要求。一旦信访人证明该行政行为存在,被投诉人应当针对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供证据及法律依据。第二,完善信访权利的救济途径。在行政诉讼方面,对有关受案范围的规定进行改革,采用可审查假定原则,通过概括性的可受理范围规定与明确的例外情形规定,可对包括信访权利在内的公民权利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在行政复议方面,将侵犯信访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明确列入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另外要建立针对信访权利在内的宪法权利的救济机制。第三,加强权力监督,遏制打击报复。具体表现为,加快行政程序立法,保障监督机关的独立地位。
【关键词】:信访权利 法律保护 司法救济 权力监督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一、信访权利的性质与特征9-13
- (一) 信访权利的性质9-11
- 1、信访权利属于法律权利10
- 2、信访权利属于公民基本权利10
- 3、信访权利属于民主性权利10-11
- 4、信访权利属于本源性权利11
- (二) 信访权利的特征11-13
- 1、从产生方式看,信访权利具有法定性12
- 2、从实现方式看,信访权利具有强制性12
- 3、从功能上看,信访权利具有政治性12
- 4、从要件上看,信访权利具有便利性12-13
- 二、信访权利的法律构造13-16
- (一) 信访权利的主体13
- (二) 信访权利的客体13-14
- (三) 信访权利的内容14-16
- 三、信访权利法律保护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原因16-20
- (一) 信访答复内容不明确16-17
- (二) 对信访权利的救济措施欠缺17-19
- (三) 打击报复成为信访权利行使的障碍19-20
- 四、完善信访权利法律保护的措施20-27
- (一) 完善对受理机关答复义务的规定20-21
- 1、建议、意见类信访适用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20
- 2、针对投诉类信访,进一步规范答复内容20-21
- (二) 完善信访权利的救济途径21-24
- 1、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21-22
- 2、将信访权利纳入行政复议的救济范畴22-23
- 3、建立宪法权利的救济机制23-24
- (三) 加强权力监督,遏制打击报复24-27
- 1、完善行政程序立法24-25
- 2、保证监督部门的独立性25-27
- 结语27-28
- 参考文献28-31
- 谢辞31-32
- 个人简历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敦柏;努力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J];发展论坛;2000年10期
2 詹敬鹏;关于加强乡镇信访工作的思考[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3 陈佑国;从稳定大局出发 做好信访工作[J];秘书之友;2000年01期
4 王超杰;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刍议[J];秘书之友;2000年03期
5 啸风;跳出“笼子”天地宽──安徽寿县信访工作调查[J];秘书之友;2000年06期
6 邓佳敏,王约清;摸详情 早防范──桃源县信访工作的几点做法[J];中国民政;2000年04期
7 王如恒,吴中燕;盐都县民政信访工作实行首接负责制[J];民政论坛;2000年06期
8 刘京生;重视人大信访工作的特殊性[J];人大研究;2000年11期
9 李晓东;全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会议召开 全面落实举报责任制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J];正气;2000年04期
10 王泽斌 ,梁仙花 ,张鲜苹 ,李琰;春风化雨慰民心──晋中市信访举报工作纪实[J];正气;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信访工作的理论逻辑与新时期信访工作[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以“效能革命”促进路风信访工作[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隋夕岭;;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4 吴光伟;;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A];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海南省监察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选[C];2006年
5 贺珍珠;;创新信访工作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6 曾佳伦;;认真搞好信访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毕节[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7 宋子林;;新时期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8 刘丽艳;;新形势下的信访创新与实践[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9 张剑锋;;务必把“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个制度落到实处——浅论构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体系[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智勇;;以十六大精神指引和推进信访工作[A];上海市秘书学会2003年论文选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长江(作者系薪春县人民政府县长);关于信访问题的思考[N];黄冈日报;2005年
2 杨信;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N];齐齐哈尔日报;2005年
3 邱国春;廊坊信访工作重实效[N];人民日报;2000年
4 沈路涛;全国信访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N];人民日报;2004年
5 ;全面把握《信访条例》基本精神 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N];人民日报;2005年
6 通讯员 熊荣军 吴连峰;平利求真务实抓信访[N];安康日报;2007年
7 记者 李志科;抓好信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N];阿勒泰日报;2007年
8 记者 姚庆云;再创信访工作新局面[N];安阳日报;2006年
9 叶琦邋王龙江;全省法院立案信访工作座谈会在蚌举行[N];蚌埠日报;2007年
10 钱月婷;提升信访工作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环境[N];蚌埠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任哓春;基于信息管理视角的信访工作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荣;论公安信访工作中的若干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袁文荣;新时期信访工作困境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孟永瑞;新时期农村信访工作的特点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年
4 毕栋;太湖县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李勇;信访工作初步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邓燕秀;社会转型期广州信访工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曲日明;大连庄河市信访工作改进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济与;我国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大江;本溪市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任湘静;地方公安信访工作问题调研[D];郑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654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65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