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的制度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7-09-02 04:14

  本文关键词: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的制度化之路


  更多相关文章: 政治参与 网络 民主 法律草案


【摘要】: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应有之义,在立法过程中的表现就是让公众也参与到其中,提出对法律的期冀和自己的建议,对立法机关的立法活动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在努力扩大公众参与民主的各种渠道,,而法律草案通过网络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途径正在充分发挥它无穷的潜力,公众也对这种参与立法的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眼下我国立法机关虽然在立法实践中广泛使用网络征求意见系统,但是却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成文性条款制度来规范、制约和监督,导致实践中出现随意性和任意性较强、立法机关对公众意见反馈不及时、信息不够公开等问题。故本文试通过以往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一立法的应有民主程序的制度化建设之路提出初步框架设计方案。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首先对网络政治参与下定义,然后描述了我国当下的发展状况、具有的特征,分析了这对民主政治前进的推动意义。以此为大背景提出本文即将论述的中心问题——立法中的网络政治参与,其形式是法律草案的网络征求意见。 第二部分是论述我国目前立法过程中法律草案普遍向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这一活动的情况。对这一立法民主的方式的概念、功能进行介绍,然后分析这在我国的发端和实施的状况,并对当下的情形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第三部分选取了三个典型通过网络公开征求意见后颁布实施的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社会保险法(草案)》、《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对它们进行逐个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它们征求意见的数据统计和具体意见情况。 第四部分对第三部分分析的三个典型草案的情况进行汇总,比较三者的异同之处,归纳和总结它们征求意见实施过程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为下文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的制度化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第五部分首先说明了外国的立法状况以及其中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再根据上文得出的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试提出笔者对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这一立法民主形式的成文性制度化框架建设。
【关键词】:政治参与 网络 民主 法律草案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言9-15
  • 一、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9-11
  • 1、 选题背景9
  • 2、 选题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 本选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3-15
  • 第一章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15-19
  • 一、 网络政治参与的特征15-17
  • 1、 网络政治的特性15
  • 2、 网络参与的实质15-16
  • 3、 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16-17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意义17-19
  • 1、 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能力17
  • 2、 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与执行力17-18
  • 3、 扩大参政公民的数量与范围18
  • 4、 减少政治决策民主化的成本18-19
  • 第二章 网络政治参与的立法表现——法律草案征求意见19-26
  • 一、 草案网络征求意见的发端19-22
  • 1、 征求意见的功能19-20
  • 2、 立法征求意见的进程20-22
  • 二、 草案网络征求意见相关规定的现状22-26
  • 第三章 法律草案网络意见征求的实证分析——以典型个案为例26-38
  • 一、 《劳动合同法(草案)》26-30
  • 1、 草案出台到法律颁布过程26
  • 2、 人大网三次公布意见情况26-30
  • 二、 《社会保险法(草案)》30-33
  • 1、 征求意见活动历程30-31
  • 2、 总体情况分析31-33
  • 三、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33-38
  • 1、 23 万条历史之最民意为何而来33-34
  • 2、 争议焦点问题研究34-38
  • 第四章 典型草案之横向比较38-50
  • 一、 分析结果异同之处的阐述38-43
  • 1、 对主体、平台等共同之处的归纳38-39
  • 2、 三草案诸多不同之处的比较分析39-41
  • 3、 我国目前征求意见过程中的普遍问题41-43
  • 二、 所征求的意见对所立法律的影响43-50
  • 1、 民意的导向性作用43-46
  • 2、 民意导向的科学与合理性46-48
  • 3、 其他考虑因素48-50
  • 第五章 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制度化探索50-57
  • 一、 域外经验借鉴50-52
  • 1、 欧盟的平台建设50
  • 2、 美国的公示与反馈原则50-51
  • 3、 英国的意见公布规定和事后评估机制51-52
  • 二、 对《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暂行办法(节录)》的解读52-54
  • 三、 “法律草案网络征求意见”制度框架54-57
  • 结语57-58
  • 参考文献58-6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62-63
  • 附录63-65
  • 后记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昆;张莲莲;;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民主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2 王树青;;网络环境下特殊的公民参与渠道探微——兼谈政治冷淡主义[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徐黎明;姜艳艳;;论网络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意义[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4 熊光清;;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话语民主的视角[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3期

5 李娜;姜勇;;对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网络参与几个问题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5期

6 陈菲;;半年万人网上参与法规草案意见征集[J];每周电脑报;2008年08期

7 阿计;;一场考验民主的立法博弈[J];群言;2006年09期

8 秦德君;中国政治发展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2001年09期

9 陈慧英;;网络时代新的社会阶层有序参政分析[J];中国报业;2011年12期

10 唐金凤;;从“权利”到“权力”:网络话语权定义的重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776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76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