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
发布时间:2017-09-02 06:48
本文关键词:论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与意义之维
【摘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风云激荡,“守旧”与“开新”、“本土”与“外来”间不断呈现出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中国旧有文化和传统格局也随即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产生了渐次解体。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成就了特殊的体制改革图景,晚清中国的预备立宪即发生在这样的历史空间之下,它既可说是晚清王朝为苟延残喘而为的应时之举,也可说是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而作的探索之路,它的发生虽有着不可避免的制度疏漏与视域局限,但它对于近代中国的法律文明进步也起着一定程度的改革促进,中国历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宪法性质文件即是形成于此。 本文致力于在宏微观相结合的史实视野下,探究晚清时期预备立宪的缘起、宪法政治的考察,以及宪法性史料文本的创制理据和创制经过,通过以上叙写进而分缕出在预备立宪背后所承载的晚清宪法发展机理与应有公正学术评价,努力做到既在史实层面聚焦,也在理论层面察考。同时,对于在预备立宪中清政府所表现出的自私性与狭隘性等不足,也对其予以客观公正的警觉反思,剖析出在近代中国普遍危机的笼罩下,宪法文明发展的动力与阻力、进步与局限,说明如何透过预备立宪的史实论析生发促人不断省察的能动之思。具体而言,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本文在引言部分言明“预备立宪”的概念所指,区别于相似概念,使写作对象主体明确、考察范围厘定明晰。正文第一部分,介绍预备立宪的产生缘起,阐明对于预备立宪的考察不能脱离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历史环境,由此在求转变的渴求土壤中开启了立宪思想的种子萌生。同时着重在学理层次上梳理出预备立宪的进程节点,阐明各阶段的表征意义和实质内容,从而进行那段时期的法制历史镜像综述。而正文第二部分,为全文的核心,比较分析《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两部宪法性质文件,一是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的相同点和区分度;二是进行局限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的未知态与未解态;三是进行突破性分析,分析两部文件各自所承载的历史突破。在这一部分,本文会以条文为基础而进行合理的理论挖掘,以文献为对象而进行正当的学理理解,以期能对此论题的相关方面进行探索和深化。而正文第三部分,则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说明预备立宪的史实意义之维,这种维度既包括其历史价值意义,也包括通过对其所存局限的透析而可得出的应有借鉴、应有启示和应有反思,让史实之光发出其应有的理论折射。 对于本文的研写,纯为出于对宪法发展史实的兴趣以及对条文文本疏解的情愫,本文的创新性,即在于在对预备立宪予以史实铺叙的基础上,对两部宪法性质史料文本进行合理分析的比较研究,以此作为全文的立篇之骨,并在宪法学视域下审视预备立宪的意义之维,将其价值予以合理评价,将其狭隘予以公正揭露,从而不仅站在历史角度评判历史,也能透过历史进行总结反思,力求既在文本疏解上有所突破,也在相关思考上深化升华,希望能对今天的宪法文明发展增添些助力、产生些合力。
【关键词】:预备立宪 宪法大纲 十九信条 意义之维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D929;K25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一) 研究意义9
- (二) 研究方案9
- (三) 研究要点9-10
- (四) 概念界定10-11
- 第1章 晚清预备立宪的法制进程11-22
- 一、遣使谕旨的颁布预示着立宪改革的兴起11-14
- (一) 考察活动对预备立宪的影响缕析12-13
- (二) 预备立宪:仿行立宪的上谕颁布13-14
- 二、公权系统的改革表征着立宪工作的筹备14-19
- (一) 设立宪政机构15-16
- (二) 改定行政官制16-17
- (三) 改革司法体制17-18
- (四) 规划地方自治18-19
- 三、宪法纲领的颁布初显现皇在法下的确认19-22
- (一)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20
- (二) 抛出《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20-22
- 第2章 对《钦定宪法大纲》与《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比较分析22-38
- 一、对比性分析:两部文件的相同点和区分度22-29
- (一) 相同处一在于均是话语性质的文本宣誓实行诚意的确否大有疑问22-23
- (二) 相同处二在于均是顺应时局的被动产物突破了传统儒家政治思想23-26
- (三) 区分点一在于制定参照的国外蓝本不同后者比前者更为体现进步26-27
- (四) 区分点二在于细节设计的内容规范不同前者比后者更能表现本心27-29
- 二、局限性分析:两部文件的未知态与未解态29-33
- (一) 对宪法真义的未知对宪法功能的未解29-31
- (二) 对制宪逻辑的未知对国家责任的未解31-32
- (三) 对民族平等的未知对人民心向的未解32-33
- 三、突破性分析:两部文件各自的历史性突破33-38
- (一) 《钦定宪法大纲》的历史突破34-36
- (二)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的历史突破36-38
- 第3章 晚清预备立宪的意义之维38-46
- 一、历史价值意义:消解人治威权38-41
- (一) 预备立宪打开了传统专制破冰的制度转型38-39
- (二) 预备立宪奠定了近代法制跃迁的重要基础39-40
- (三) 预备立宪促进了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40-41
- 二、现实反思意义:崇尚宪法权威41-46
- (一) 要避免宪法理解中的工具主义功利化41-42
- (二) 强化保障我国宪法中的基本权利条款42-43
- (三) 宪法文明应具有广博深入的思考视野43-44
- (四) 应升起尊重维护国家宪法的精诚自觉44-46
- 结论46-47
- 注释47-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宜杰;论清末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J];近代史研究;1991年03期
2 黄俊军;;清末预备立宪与立宪运动异同论[J];求索;2006年06期
3 于君;;晚清《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探析[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4 迟云飞;;晚清预备立宪与司法“独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牟东篱;论清末的官制改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汪太贤;;清末官吏对立宪与地方自治关系的认识与表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4期
7 韩大元,王德志;中国公民宪法意识调查报告[J];政法论坛;2002年06期
8 田东奎;;清末立宪中的满族因素[J];政法论坛;2006年05期
9 韩大元;;论日本明治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为《钦定宪法大纲》颁布100周年而作[J];政法论坛;2009年03期
10 杨义;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综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777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777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