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社团罚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22:33

  本文关键词:社团罚制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团罚 社团自治 行会制度 基本原则 处罚形态 救济机制


【摘要】:随着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发展,社团组织蓬勃兴起并广泛地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合作治理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社团罚制度是国内公法学一个较具前沿性的研究课题,基于社团自治理论的社团罚制度在公共行政的层面上保障着社会自治秩序,与国家行政互动协作从而达成善治。 本研究首先从社团罚制度的起源出发,通过对社团以及社团罚的概念、特征、历史源流、法律性质的探讨,引出对社团罚权力根源与合法性的理论分析,继而在对社团罚相关历史实践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法治视野下的社团罚基本原则、主要形态构建和社团罚救济制度改革路径,以期发挥抛砖引玉之效,为完善和规范我国社团罚制度提供绵薄之力。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跨学科的视角考察社团罚制度,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社团罚制度的学理意蕴与法治实践问题,在研究的选题、建构方式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意。另外,在制度建构层面,以行政法相关理论为主线,基于社团罚的理论根源与法律本质,提出若干制度完善建言,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我国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的社团罚法治化路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社团罚 社团自治 行会制度 基本原则 处罚形态 救济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7
  • 引言7-9
  • 一、选题背景7-8
  • 二、研究思路与论述结构8-9
  • 第一章 社团罚概述9-16
  • 第一节 社团的概念与特征9-12
  • 一、社团的词源9
  • 二、现有的社团定义9-12
  • 三、社团罚视角下的社团内涵与外延12
  • 第二节 社团罚基本界说12-16
  • 一、社团罚的涵义12-13
  • 二、社团罚的目的13
  • 三、社团罚的构成要件13-14
  • 四、社团罚的法律性质14-16
  • 第二章 社团罚的权源探析16-21
  • 第一节 社团自治的正当性16-19
  • 一、市民社会下的社会分权16-17
  • 二、自治行政下的法治范式转化17-19
  • 第二节 社团自治规章的权力来源19-21
  • 一、合法性资本的生成机制19
  • 二、社团自治规章的权力来源19-21
  • 第三章 中西方社团罚历史资源比较分析21-28
  • 第一节 中西方行会处罚历史考察21-25
  • 一、中国行会处罚21-23
  • 二、西方行会处罚23-25
  • 第二节 中西方行会处罚的比较分析25-28
  • 一、共同特征25-26
  • 二、借鉴意义和存在的问题26-28
  • 第四章 法治视野下的社团罚制度建设思考28-37
  • 第一节 社团罚基本原则的构建28-30
  • 一、处罚规章确定原则28-29
  • 二、法律保留原则29
  • 三、比例原则29
  •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29
  • 五、正当程序原则29-30
  • 六、公开公正处罚原则30
  • 第二节 社团罚主要形态的增设30-33
  • 一、名誉罚31
  • 二、财产罚31
  • 三、能力罚31-32
  • 四、“公益罚”32-33
  • 第三节 社团罚救济机制的完善33-37
  • 一、加强司法审查33-35
  • 二、建立仲裁机制35
  • 三、适度规制社团自治35-37
  • 结语37-38
  • 注释38-43
  • 参考文献43-47
  • 后记47-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篱;论非法律惩罚——以行业协会为中心展开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宫宝芝;;行业协会自利性及其法律规制[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3 吴卫兵,雷虹;社团处罚权的许可和限度[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袁曙宏,苏西刚;论社团罚[J];法学研究;2003年05期

5 朱淑娣,张华;主体公法权利与宪法法律特性的回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金志霖;试比较中英行会的本质特征[J];史林;2005年02期

7 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01期

8 杨解君;;特别法律关系论——特别权力关系论的扬弃[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9 岳颂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团组织[J];中国青年科技;1999年03期

10 侯小伏;论社团的组织特征及中国社团组织的发展趋势[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本文编号:87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87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