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行为定型性及其符合判断
本文关键词:实行行为定型性及其符合判断
【摘要】:实行行为是刑法分则具体规范将前法律的、具有一般性的事实性类型行为抽象、固定为法律定型,规范的“定型”源于事实的“类型”,又为“类型”划出一定的概念性边界,对之形成反制。传统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导致实质思维横行,而“类型”的出现又对之形成了极大的迎合与助推。基于事物“本质”的法律适用应当保持克制,杜绝司法适用中过度的类型思维。实行行为作为构成要件的核心要素,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以及实践操作价值。多有学者提及实行行为定型性,但对其内涵以及规范适用,少有解读。本文正是基于对“类型”的剖析,以故意的作为犯罪为着力点,将实行行为与“定型”相融合,并对其适用原则、方法做出一定解读。第一章主要是介绍了本文的立论背景,以及实行行为与行为、危害行为、预备行为的概念、相互关系。在刑法客观主义背景下,司法适用应坚持绝对的客观优先于主观;事实性的“裸”的行为是犯罪构成的基底,属于构成要件的评判对象,而规范性的实行行为则属于重要的对对象的评价;危害行为是社会危害性理论泛滥下的产物,具有泛价值化的倾向,规范性不足,因此应让位于实行行为。第二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阐述了“类型”与实质解释、“定型”与“类型”的关系。虽然推崇类型化思维的学者并未明示“类型”与实质解释的实然关系,但通过对前者的解读可知,两者存在着极多的暗合之处,前者对后者呈现出很大的迎合与助推。实行行为是将现实生活中事实性的类型性行为固定化、规范化,从而上升为法律的“定型”,“定型”出于“类型”、反制“类型”,是对“类型”的扬弃,亦是对过度类型化思维的纠偏,而非对“类型”的全盘否弃。“定型”是将“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相结合、两者兼顾的结果。第三章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解读了基于实行行为的定型性特征,在对实行行为进行符合性判断时,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客观优先于主观以及形式与实质相结合、形式优先于实质的原则。既避免纯形式地审视实行行为,从而造成“概念”的空洞,又要尊重其定型性的内在要求;“定型”之“法定”当然包括对主观的“法定”,因此实行行为并非纯客观的存在。“定型”对实行行为实质性的要求便是,行为性质已经确定、危险程度已经定型。“危险”是实行行为实质的内容,对其判断应处在行为时,以一般人可能认识到的或者行为人特别认识到的事实为基础,将事后查明的客观事实作为参考因素,以一般人为标准,进行规范的、而非纯事实性的考量。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实行行为定型性与客观归责的关系,驳斥了实行行为无法定型的观点。在故意犯罪中运用客观归责容易导致判断思路的逻辑混乱,并且使构成要件的规范评价机能丧失,因此,不宜全盘照搬客观归责。实行行为的定型性与“相当性”理论的结合基本能够完成客观归责理论的“归责”使命。但并非主张绝对排斥客观归责,客观归责理论中的部分细则,仍有借鉴的必要,并且客观归责理论能够很好地解决实行行为无法定型的过失犯罪的“归责”问题。本文的宗旨便是坚持形式优先于实质、对过度的“本质”予以节制,在我们现如今的法治背景下,形式理性的必要性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与共鸣。
【关键词】:实行行为 定型 类型 形式 实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4
- 一、问题缘起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三、研究范围10-11
- 四、现有文献综述11-12
- 五、主要观点、创新与不足12-14
- 第一章 实行行为简概:概念区界与立论背景14-23
- 第一节 行为、危害行为、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之概念、关系辨析14-20
- 一、作为评价对象的行为与作为评价标准的实行行为14-17
- 二、危害行为的泛价值化与实行行为的归位17-18
- 三、预备行为:为了实行行为而准备犯罪18-20
- 第二节 刑法客观主义指导下的实行行为20-23
- 一、刑法客观主义、主观主义概况20-21
- 二、客观主义——实行行为定型性之诉求21-23
- 第二章 实行行为定型性的规范性阐释及其形式理性意义23-34
- 第一节 类型性对实质思维的迎合与助推23-28
- 一、社会危害性——实质思维的理论滥觞23-24
- 二、类型化——与实质思维的暗合与互长24-28
- 第二节 定型性之引入及其对类型观之扬弃28-34
- 一、定型性的初步解读28-29
- 二、定型性之深入——出于类型而反制类型29-34
- 第三章 实行行为的符合性判断34-53
- 第一节 实行行为符合性判断的原则34-44
- 一、形式与实质相结合、形式优先于实质34-36
- 二、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客观优先于主观36-42
- 三、行为的性质已经确定、危险程度已经定型42-44
- 第二节 实行行为符合性判断的方法44-53
- 一、对“危险”判断各学说简介44-45
- 二、对各学说的简要评析45-49
- 三、立足于具体危险说的修正49-53
- 第四章 实行行为定型性与客观归责53-65
- 第一节 实行行为定型性的“欠缺”与客观归责的引入53-56
- 一、对实行行为实质审查的客观归责53-54
- 二、实行行为定型性欠缺之质疑54-56
- 第二节 实行行为定型性之提倡以及客观归责的非必要性56-65
- 一、客观归责理论是与非56-61
- 二、定型性之实行行为与“相当性”引入61-65
- 结语65-68
- 参考文献68-7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4-75
- 后记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仁丕;;论实行行为的相对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何荣功;;实行行为的分类与解释论纲[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03期
3 赵俊甫;;过失实行行为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年06期
4 黄丽勤,周铭川;试论实行行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周铭川;黄丽勤;;论刑法中的实行行为[J];许昌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周铭川;黄丽勤;;论实行行为的存在范围与归责原则的修正[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05期
7 黄渝景;;罪刑法定视角下的实行行为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何荣功;;论实行行为的本质[J];刑法论丛;2007年01期
9 张小虎;;犯罪实行行为之解析[J];政治与法律;2007年02期
10 彭鹏;吴超;;试论刑法理论中的实行行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省吴江市人民检察院 周春荣;非实行行为的教唆自杀不构成犯罪[N];检察日报;2009年
2 江西省龙南县人民检察院 王恰;疑案定性宜采“实行行为分析法”[N];检察日报;2011年
3 吕超 ;犯罪是否着手的认定标准[N];江苏经济报;2012年
4 黄殿晶;妙龄女勒死性侵犯者[N];中国社会报;2002年
5 王磊;吸毒导致神智异常后的杀人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金为群;想抢房客先杀老板: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6年
7 付英 王丰;迎考复习百题答疑(三)[N];检察日报;2004年
8 胡元峰;是否犯罪的实行行为[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侯菁菁;预谋分头盗窃是否构成共同犯罪[N];西部法制报;2014年
10 赵屹;混合主体在共同受贿中各自的地位[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平;刑法实行行为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任海涛;承继共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之实行行为研究[D];海南大学;2016年
2 崔志伟;实行行为定型性及其符合判断[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周长生;论实行行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詹勇;客观归责理论视野下的过失实行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王璐;论故意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D];山东大学;2010年
6 胡波;强迫交易罪实行行为探析[D];湘潭大学;2009年
7 魏宏宇;论犯罪实行行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志付;论犯罪实行行为[D];郑州大学;2009年
9 陈琨;实行行为着手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黄华飞;实行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10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10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