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犯罪过失的认定

发布时间:2017-10-16 03:07

  本文关键词:犯罪过失的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犯罪过失 应当预见 轻信 监督过失 信赖原则


【摘要】: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这是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但我国刑法并没有关于犯罪过失的明文规定,而对犯罪过失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处理过失犯罪案件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以犯罪过失的认定为题,从犯罪过失的本质、犯罪过失的认定、犯罪过失的阻却事由、犯罪过失的疑难问题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司法实践中过失犯罪案件的处理提供理论参考。关于犯罪过失的本质,刑法理论学界主要有无认识说、不注意说、避免结果说、严重不负责任说四种观点,本文会对四种观点做简要分析,从而得出本文对犯罪过失本质的观点。犯罪过失的认定则分为“应当预见”的认定、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轻信”的认定以及监督过失主体的认定三方面,这是对犯罪过失的肯定的认定。相反,信赖原则、被允许的危险、被害人自冒风险和合法行为的替代是对犯罪过失否定的认定。在对犯罪过失的肯定认定及否定认定有了全面的认识后,将犯罪过失的认定运用于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即结果加重犯中犯罪过失的认定和玩忽职守罪中犯罪过失的认定。犯罪过失作为过失犯罪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在刑法理论界受到重视是理所应当的。犯罪过失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过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要对过失犯罪行为判处刑罚,司法实践中最大的难题也就是如何认定犯罪嫌疑人做出实行行为时的罪过心理,即犯罪过失的认定。在处理过失犯罪案件中,如果犯罪过失得不到认定,那么极有可能做出无罪处理,或归于意外事件、紧急避险,这样容易放纵犯罪,也容易给民众造成过失犯罪不处罚的错觉。所以,文章第二部分关于犯罪过失的认定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犯罪过失 应当预见 轻信 监督过失 信赖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
  • 第一章 犯罪过失的本质8-12
  • 第一节 关于犯罪过失本质的学说8-11
  • 一、无认识说8-9
  • 二、不注意说9-10
  • 三、避免结果说10
  • 四、严重不负责任说10-11
  • 第二节 本文的观点11-12
  • 第二章 犯罪过失的认定12-19
  • 第一节“应当预见”的认定12-14
  • 一、预见义务12-13
  • 二、预见能力13-14
  • 第二节 过于自信的过失中“轻信”的认定14-17
  • 一、对“轻信”的认定14-16
  • 二、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16-17
  • 第三节 监督过失主体的认定17-19
  • 一、监督过失主体的监督义务来源17-18
  • 二、监督过失主体范围的认定18-19
  • 第三章 犯罪过失的阻却事由19-25
  • 第一节 信赖原则19-21
  • 一、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19-20
  • 二、信赖原则阻却犯罪过失的认定20-21
  • 第二节 被允许的危险21-23
  • 一、被允许的危险中“危险”的含义21-22
  • 二、被允许的危险的适用范围22
  • 三、被允许的危险阻却犯罪过失的认定22-23
  • 第三节 被害人自冒风险和合法行为的替代23-25
  • 一、被害人自冒风险23-24
  • 二、合法行为的替代24-25
  • 第四章 犯罪过失认定的疑难问题25-28
  • 第一节 结果加重犯中犯罪过失的认定25-27
  • 一、基本犯罪与加重结果的罪过关系25-26
  • 二、加重结果中犯罪过失的认定26-27
  • 第二节 玩忽职守罪中犯罪过失的认定27-28
  • 一、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分析27-28
  • 二、玩忽职守罪中行为人对犯罪结果的过失认定28
  • 结语28-29
  • 参考文献29-32
  • 致谢3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弘宁;刘佩;;论我国结果加重犯的主观罪过判定[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竺晟逸;;论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界限[J];法制与社会;2014年12期

3 李飞;;论风险社会下被允许的危险[J];榆林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易益典;;监督过失犯罪中主体范围的合理界定[J];法学;2013年03期

5 张明楷;;论被允许的危险的法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黎宏;;过失犯若干问题探讨[J];法学论坛;2010年03期

7 陈碧红;;论犯罪过失的本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8 张爽;;玩忽职守罪罪过形式的逻辑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曾庆金;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中的“应当预见”[J];黑河学刊;2005年04期

10 张明楷;严格限制结果加重犯的范围与刑罚[J];法学研究;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易益典;监督过失犯罪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刘佩;结果加重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飞;论医疗事故罪犯罪过失的有关问题[D];清华大学;2015年

2 张涛;犯罪过失之信赖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3 李坤;玩忽职守罪的司法认定[D];安徽大学;2012年

4 姜凯志;论玩忽职守罪的认定及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5 姚忠玖;论结果加重犯[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悦洋;论刑法中的信赖原则[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40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40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b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