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

发布时间:2017-10-20 19:38

  本文关键词:论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


  更多相关文章: 被害人 诈骗犯罪 诈骗犯罪被害预防


【摘要】: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作为犯罪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与犯罪的最终处理结果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是刑事法律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方主体。对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的研究有利于总结诈骗犯罪中被害人这一特殊群体的被害性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的发生,减少诈骗犯罪的破坏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刑事实体法的角度出发,对诈骗犯罪中被害人问题进行体系化的分析和研究。这篇文章总共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对诈骗犯罪与诈骗犯罪中被害人的阐述。通过对诈骗犯罪概念与特点的概述,被害人的概述与分类,对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进行具体界定: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是基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而产生错误认识或强化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诈骗犯罪的受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且必须是具有处分财物能力的自然人。诈骗犯罪的被害人主要是因为自身的不谨慎行为或缺乏必要知识而致使自身上当受骗,但也不乏贪财心切、想一劳永逸发大财;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容易轻信;缺乏法律常识,在经济交往中不依法办事,或接受贿赂而签订虚假合同,或急于求成,想一本万利而上当受骗的。在对被害人的特征和分类的叙述中指出诈骗犯罪被害人的特点。第二部分对刑法学中几种常见的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与犯罪人关系的特点,通过论述诈骗罪中被害人与诈骗行为人的互动过程,来论述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为何会被骗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诈骗犯罪被害预防问题的探讨。这部分论证了诈骗犯罪被害预防存在着诈骗被害前预防、诈骗被害中预防与诈骗被害后预防的三个阶段,而又着重指出因诈骗犯罪行为手段和被害人的参与程度不同而导致在被害中预防也要相应的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又通过论证诈骗被害预防与诈骗犯罪预防的关系,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论证如何有效的预防诈骗犯罪,保护诈骗犯罪被害人的利益,从而对预防诈骗犯罪与减少诈骗犯罪被害人的损失有积极作用,对诈骗犯罪被害人的论证,对于预防与减少诈骗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被害人 诈骗犯罪 诈骗犯罪被害预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一、诈骗犯罪与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7-13
  • (一)诈骗犯罪的概述与特点7-9
  • 1. 诈骗犯罪的概述7
  • 2. 诈骗犯罪的特点7-9
  • (二)被害人概述9-11
  • 1. 被害人的界定9
  • 2. 被害人的特征9-11
  • 3. 诈骗犯罪的被害人分类11
  • (三)诈骗犯罪中的被害人11-13
  • 二、诈骗犯罪被害人与诈骗行为人的关系13-20
  •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3-16
  • 1. 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3-14
  • 2. 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4-15
  • 3. 被害后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5-16
  • (二)诈骗犯罪被害人与犯罪行为人的关系概述16-17
  • (三)诈骗犯罪中被害人与诈骗行为人的互动过程17-20
  • 1. 寻觅“猎物”——警惕期18
  • 2. 以利相诱——疏于防范期18
  • 3. 采取骗术——受骗失财期18
  • 4. 逃离现场——觉醒、悔恨期18-20
  • 三、诈骗犯罪的被害预防20-25
  • (一)被害预防的概念、类型20-21
  • 1. 犯罪被害预防的概念20
  • 2. 犯罪被害预防的类型20-21
  • (二)诈骗犯罪被害预防的三个阶段21-22
  • 1. 被害前预防阶段21
  • 2. 被害中预防阶段21-22
  • 3. 被害后预防阶段22
  • (三)诈骗被害预防与诈骗犯罪预防的关系22-25
  • 结语25-26
  • 参考文献26-27
  • 致谢2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薇;卓广平;;论司法独立体系下审判委员会对法官独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陈洪兵;;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陈德胜;崔忠洲;徐刚;赵建玲;;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重构及其功能[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聂慧敏;汪清;;借鉴孟子仁政思想的精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张晶;解立;;论犯罪的认识与评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杨青,许富宏;略论两晋之际的社会变迁及其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张元;;金融诈骗罪之目的要件及罪过形式探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树新;;和谐社会视野中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郝楠;;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余靖;;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社会交往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英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许勃潮;;论贵州京剧院文化管理体制改革[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龙;;整合与发展:转型时期农民工心理问题及再社会化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舒联众;;我国当前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路径[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上)[C];2011年

5 孙远太;;从分化到合作:当代社会建设的政治意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左雪松;;从阶级冲突到社会冲突观—马克思与科塞的冲突思想[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清芳;;大众传播·社会角色·和谐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9 邹桂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策略初探[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王光甫;;农民工体制与农民工的现代性[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学森;我国毛南族聚居区传统体育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8 闫闯;制度变迁中的象征秩序[D];吉林大学;2011年

9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飞;西部农村老年人口对社会工作的需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丽;安徽省非体育类在读研究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帅;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晓冉;论重罪案件刑事和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魏巍;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救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杜玲玲;信用卡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翼;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689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689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