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间接正犯的本质
本文关键词:论间接正犯的本质
【摘要】:间接正犯的本质是间接正犯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分析和研究间接正犯的本质问题,有助于与狭义的共犯即教唆犯与帮助犯划定更清晰明确的界线。本文通过对间接正犯产生的原因、正犯性和具体情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间接正犯的本质有深入的认知和了解。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关键词】: 间接正犯 正犯 利用 意识 规律
【分类号】:D924.1
【正文快照】: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提出 间接正犯是以德、日为代表大陆法系国家在共同犯罪模式上采取“正犯与共犯”体系上克服其理论存在得问题避免放纵罪犯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即间接正犯其实是一个补充性的概念。因为按照通说的限制正犯的概念,只有实施了符合构成要的行为的人才是正犯,而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荣春;李君兰;;也论间接正犯[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海平;强迫他人犯罪不等于间接正犯[N];检察日报;2005年
2 黎宏;本案构成强奸罪的间接正犯[N];检察日报;2005年
3 陈鹏展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轮奸是否以成立共同犯罪为前提[N];人民法院报;2006年
4 宋峰;强迫他人犯罪的行为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5年
5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检察院 徐丹 陈宝琨 郭凤春;教唆未成年人盗窃家中财物是否构成犯罪[N];检察日报;2009年
6 陈洪兵 周春荣;教唆帮助自杀是否构成犯罪[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蔡丽明 朱铁军;本案该如何定性[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徐建东;保险诈骗罪间接正犯的认定[N];江苏经济报;2005年
9 徐建东;保险诈骗罪间接正犯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案例编写人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沈言;不具特定身份人不成立保险诈骗罪的间接正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洪征;间接正犯基本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孙晓婷;论间接正犯[D];山东大学;2009年
3 李俊;论间接正犯[D];河南大学;2010年
4 金磊;间接正犯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茹;间接正犯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游濠;间接正犯问题初探[D];湖南大学;2010年
7 高哲琳;间接正犯的探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韩建祥;间接正犯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志刚;间接正犯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杨丰吉;间接正犯概念之分析[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1076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07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