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浅谈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犯罪的认定问题

发布时间:2017-10-28 10:10

  本文关键词:浅谈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犯罪的认定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扒窃 罪数 犯罪形态 处罚范围 认定顺序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实施之后,新增了三种定罪类型,扒窃就是其中一类。把扒窃作为盗窃罪一种客观的行为方式,与多次盗窃、入户盗窃、盗窃数额较大、携带凶器盗窃并列。它不但增加了新的罪状内容,而且扩大了盗窃罪的入罪评价方式。扒窃一词最初用在犯罪学和侦察学上。刑法上对扒窃则赋予不同的含义,即扒窃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财物的行为。当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法律适用方面可能会出现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主要包括: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的罪数问题、认定顺序和量刑幅度的对应适用等问题。通过对修改后盗窃罪法律规定进行解析,探求在多种盗窃犯罪并存时的定罪和量刑方法,希望对修改后盗窃罪法律适用的疑难问题有所裨益。本文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的概述问题。该部分从扒窃型盗窃犯罪法律规定的演变切入,简明扼要的概况了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的由来,并在此基础上对此类型盗窃的法律规定做总结。我们知道,扒窃型盗窃的法律规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从粗到细的过程。正因为扒窃型盗窃这一个新的定罪类型的出现,在立法地位和司法认定方面都有别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使得现行盗窃犯罪呈现出了不同的犯罪特点。本部分的后部分,笔者将对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立法地位、司法认定、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的特征、难点分析做简要的探讨。第二部分讲扒窃型盗窃犯罪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的理性分析。该部分主要通过对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的罪数种类、理论争鸣、定罪问题等问题进行探讨。笔者从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罪数问题进行切入,先判定它是一罪还是数罪,在判定数罪的基础上区分是同种数罪还是异种数罪,并引入学界对同种数罪、异种数罪的代表理论及处罚制度,继而分析并提出自己倾向性观点,即盗窃罪是同种数罪,当多种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除非有违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并罚外,一般应一罪处罚。本部分的后半段则是围绕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犯罪形态认定、处罚范围、原则以及量刑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三部分讲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之间的关系。该部分主要通过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的认定顺序、对扒窃是否出台统一的司法解释亦或者单独定罪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在认定顺序方面,笔者通过《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前对盗窃罪的认定顺序的方法,即二次评价的顺序,到修改后是否延用上述认定顺序方法进行简要分析,继而罗列学界的三个观点,从中提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即扒窃型盗窃较其他类型盗窃认定犯罪具有优先性。本部分的后半段则是对扒窃型盗窃是否出台统一司法解释或者单独定罪进行大胆假设。笔者主要从条文的逻辑角度上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一个罪状中既出现行为犯的内容又出现数额犯的内容,前后逻辑有点混乱。为此,笔者大胆提出是否需要把扒窃型盗窃进行单独立罪的构思。本文主要运用了注释和比较的研究方法。注释研究法通过对刑法的字词句作分析解释以探求法律的真实涵义。本文涉及的刑法解释方法多种多样:文理解释、体系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等。刑法解释有利于探究我国关于“扒窃型盗窃罪”、“盗窃罪”、“数罪并罚”等各种规定的具体含义和立法用意。比较研究法通过综合比较各种学说体系下对于扒窃型盗窃和其他类型盗窃行为为共存时的犯罪认定问题的各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详细的阐明了各种学说考虑问题的侧重点、优势和劣势。本文对各种学说指导下的处理方法都适当做出了相应的评析,同时还比较研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本文研究的问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规定和做法。此外,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分析结合一些具体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在实践中充实和完善理论成果,使研究成果具有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扒窃 罪数 犯罪形态 处罚范围 认定顺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0
  • 导言10-15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10-11
  • 二、文献综述11-14
  • 三、研究的难点、价值意义14-15
  • 第一章 扒窃型盗窃犯罪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的概述15-28
  • 第一节 扒窃型盗窃犯罪的起源15-17
  • 一、1997刑法之前关于扒窃型盗窃犯罪的规定15-16
  • 二、1997刑法及之后对扒窃型盗窃犯罪的规定16
  • 三、《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后对扒窃型盗窃犯罪的变化16-17
  • 第二节 扒窃型盗窃犯罪的概念解析、立法地位及司法认定17-24
  • 一、扒窃型盗窃犯罪的概念解析17-18
  • 二、扒窃型盗窃犯罪行为的立法地位18-19
  • 三、扒窃型盗窃犯罪行为的司法认定19-24
  • 第三节 扒窃型盗窃犯罪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的特征24-26
  • 一、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24
  • 二、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入罪标准并存24-25
  • 三、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在量刑中并存25-26
  • 第四节 扒窃型盗窃发生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凶器是否构成转化型抢劫26-28
  • 第二章 扒窃型盗窃犯罪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时的理性分析28-38
  • 第一节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的定罪探讨28-33
  • 一、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的罪数种类28-31
  • 二、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的罪数理论争鸣及罪数认定31-33
  • 第二节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并存的形态探讨33-36
  • 一、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的形态认定33-34
  • 二、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形态的处罚范围34-35
  • 三、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形态并存的处罚原则35-36
  • 第三节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的量刑探讨36-38
  • 一、扒窃型盗窃与数额型盗窃并存的量刑方式36-37
  • 二、扒窃型盗窃与次数型盗窃并存时的量刑方式37-38
  • 第三章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之间的关系38-41
  • 第一节 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犯罪的认定顺序38-40
  • 第二节 扒窃型盗窃是否区别其他类型盗窃制定统一起刑数额的司法解释亦或单独立罪的法律思考40-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国飞,韦光辉;都安“两抢”、盗窃犯罪调查分析及治理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刘汉刚,齐刚,易明,李冬涛;略论大学生盗窃犯罪[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陈湘清;;新时期盗窃犯罪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6年07期

4 林斌;;“天之骄子”为何沦为“梁上君子”——大学生盗窃犯罪原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8年12期

5 文奕;;论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成因及预防[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6 王晓云;;大学生盗窃犯罪之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宋明珠;易烨;陈玲;袁梦倩;;大学生盗窃犯罪情况调研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8 王卉;;盗窃犯罪隐语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邢益壮;;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4期

10 刘宏斌;;当前我国盗窃犯罪的现状及治理[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广聪;;盗窃犯罪现象实证研究——以湖南省X市938起盗窃犯罪案件为基础[A];中国犯罪学年会论文集(2010年度)[C];2010年

2 魏家乾;;盗窃犯罪中的几个常见问题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3辑)[C];2008年

3 李敏;马皑;;自我控制、社会支持与社会经济地位对男性抢劫、盗窃犯罪深度的影响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云龙;沈德咏;;盗窃罪适用死刑的比较研究[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检察院 徐志彬;从批捕数据看季节对盗窃犯罪的影响[N];检察日报;2010年

2 吴家富 王明献;黔西南州农村盗窃犯罪多发的原因及对策[N];黔西南日报;2011年

3 李鸿斌 文彬;合力严防网络盗窃犯罪[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田林县人民法院 邹玲邋赵有朝;盗窃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N];法治快报;2007年

5 杨慧光 南卫东;子长县公安局快侦快破严厉打击盗窃犯罪[N];延安日报;2007年

6 郭中昱邋孙聪利;我市警方重拳猛打盗窃犯罪团伙[N];开封日报;2008年

7 志清 春敬 晨辉;预防中小学生盗窃犯罪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2003年

8 乔小兵;浅谈盗窃犯罪的综合治理[N];西部法制报;2010年

9 记者 简工博邋实习生 陈敏;本市大力打击电力设施盗窃犯罪[N];解放日报;2007年

10 杨跃进 ;盗窃缘何成刑事犯罪“重头戏”[N];人民公安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聪;盗窃犯罪现象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志伟;农村盗窃犯罪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刘永生;论大学生盗窃犯罪的成因与预防[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元;论大学生盗窃犯罪[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朱文婷;浅谈扒窃型盗窃与其他类型盗窃并存时犯罪的认定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6 冯悦梅;盗窃罪分款设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7 刘朗嵬;大学生盗窃犯罪特点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8 黄宇超;论盗窃犯罪的预防[D];四川大学;2007年

9 康家盛;论盗窃犯罪情景预防[D];湘潭大学;2011年

10 刘丹丹;盗窃犯罪立法评述[D];南昌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077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1077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