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司法实践意义
本文关键词:论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的司法实践意义
【摘要】:现行法律将逃逸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处罚情节,看似解决了对逃逸评价的问题,实则使实践界陷入"同罪不同罚"、"罪与非罪"、模糊处理、不良导向等尴尬境地。本文从公检法三家在处理该类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剖析在司法实践中判断逃逸是定罪情节还是量刑情节时存在的盲点,分析造成上述尴尬境地的原因,进而破解难题——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厘清该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关系,对肇事行为和逃逸行为分别评价,可以解决理论界关于交通肇事罪故意与过失并存、突破共同犯罪理论的诟病。文章最后对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设立提出立法建议,建议比照故意伤害罪,降低该罪的入罪标准、完善量刑幅度等。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一、“同案不同罚”之实践困境案例一:于某在某市驾驶重型货车由南向北停在右侧机动车道与应急车道间,邱某醉酒驾驶小型轿车同方向行驶时与货车相撞,致使邱某死亡。事故发生后于某驾车逃逸,后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公安机关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于某驾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卫东;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田诚文;;话说交通肇事逃逸的“成本率”[J];山东农机化;2006年02期
3 刘宇;;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比较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S1期
4 邓菊云;;浅议“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的立法[J];中外企业家;2010年12期
5 钟尤;;我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J];家庭科技;2008年03期
6 俞国平;郑成功;许少朋;;论交通肇事逃逸的三个问题[J];魅力中国;2009年33期
7 张大江;;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倪森根,刘长慧;非道路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应如何定性[J];检察实践;2003年03期
9 潘永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立法刍议[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周建军;试谈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J];安全与健康;2005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柏祥婷;;试论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超;判断“交通肇事逃逸”应把握的要点[N];江苏经济报;2012年
2 刘涛;交通肇事逃逸认定中的注意点[N];江苏经济报;2013年
3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马贤兴;建议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华亭县人民检察院 刘丽;建议增设交通肇事逃逸罪[N];甘肃法制报;2006年
5 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法院 杨慧文;我丈夫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罪?[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王国英;交通肇事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法律后果不同[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7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认定[N];榆林日报;2010年
8 张雷 杜林 ;“交通肇事逃逸”的民事认定[N];江苏法制报;2012年
9 王维新;陈某是否构成交通肇事逃逸[N];西部法制报;2012年
10 句容市检察院 柯锋;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分析[N];江苏法制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建委;交通肇事逃逸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王琳;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徐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成罪之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王少钦;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刑事责任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5 周娜;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王洋;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田相蕾;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D];吉林大学;2010年
8 王先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9 胡海文;交通肇事逃逸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孙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55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155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