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谣定寻衅滋事罪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本文关键词:网络传谣定寻衅滋事罪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谣言 寻衅滋事罪 公共场所 公共秩序 刑法应对
【摘要】:2013年9月,“两高”颁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中首次明确“编造虚假信息在网联网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然而该解释的出现却在社会和司法实践中引发了诸多争议,典型表现就是“同案不同判”,并且即使同样判处实际刑罚,各案件在判决书关于事实和理由部分的表述仍然存在瑕疵。而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解释”突破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而且没有对“入罪”的标准明文规定。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明晰“公共场所”,“公共秩序”的含义,准确理解信息网络的本质,这对于分析具体的入罪标准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主要分为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概述、以寻衅滋事罪追究网络谣言刑事责任存在的问题和网络谣言的刑法应对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论述网络谣言型寻衅滋事罪的产生背景,该罪的特征以及构成要件等基本情况。首先,该罪产生的背景依托于信息网络的持续快速发展,针对或依托于信息网络的犯罪呈现迅猛的增长态势,以及网络谣言类犯罪基于其特殊性存在认定和规制的现实困难。在客观方面上,该罪要求“在信息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第二部分为本文的核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为何该“两高”司法解释存在问题。通过对刑法关于寻衅滋事罪条文的理解和对信息网络本质的分析,得出“两高”司法解释对刑法条文突破的结论;分析依据该解释所做出的典型判决书,侧面论证该解释的不合理性,即入罪标准不清,自由裁量空间过大等问题;以及论述该解释的适用可能带来的现实不利后果。第三部分着眼于如何解决问题,即在不违反罪刑法定的前提下,怎样运用刑法手段,应对网络谣言的危害后果。主要包括对国外应对网络谣言的刑法措施的合理借鉴,对国内相关学者观点的采纳以及“刑法修正案九”中的相关规定,得出符合刑法条文原意和大众预期的,应对网络谣言的刑法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碧;;网络谣言诱发骚乱[J];检察风云;2011年17期
2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10期
3 陶国根;魏星河;;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J];桂海论丛;2011年06期
4 陈英凤;;用“自律”和“法律”破解网络谣言[J];信息化建设;2011年12期
5 陈英凤;;铲除网络谣言需要自律和他律[J];四川统一战线;2012年05期
6 ;“军车进京”“皮革奶”原来都是谣言——近年在社会产生严重后果的网络谣言案例[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2年05期
7 陈英凤;;破解网络谣言要“自律”更要“他律”[J];中国工运;2012年05期
8 严健;;新加坡铁腕管控网络谣言[J];理论导报;2012年05期
9 白峰;;让抵制网络谣言成为一种自觉[J];中国监察;2012年09期
10 刘金祥;;制止网络谣言[J];党政论坛;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亚铭;杨波;王喜严;刘宗元;;陕西省网络谣言治理机制的建构研究[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2 王佳宁;;不同类型网络谣言对态度改变影响的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腾增友;网络谣言止于“治”者[N];辽宁日报;2011年
2 许敏;学会自觉抵制网络谣言[N];江西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余飞 本报实习生 马月红;社会焦虑情感宣泄成网络谣言多发诱因[N];法制日报;2011年
4 ;重拳出击,粉碎网络谣言[N];光明日报;2011年
5 朱根明;各尽其责让网络谣言无处“飞”[N];人民公安报;2011年
6 袁浩;不做网络谣言的“二传手”[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网络谣言风起,法律亮剑难在哪里[N];法制日报;2012年
8 北京学者 吴祚来;如何判定网络谣言的危害大小[N];东方早报;2011年
9 张同贵;提高识别能力 抵制网络谣言[N];承德日报;2012年
10 毕宏音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把握网络谣言特征 遏制其危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兵武;政府对网络谣言的防范与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云峰;网络谣言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谢能武;网络谣言及其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彭伟英;商业网络谣言的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崔恩慧;网络谣言的扩散与消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田惠凤;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及治理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晶;网络谣言之政府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8 何云娜;食品安全类网络谣言的传播与防控[D];湘潭大学;2013年
9 丁海燕;政府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10 王植;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30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23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