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

发布时间:2017-12-22 15:20

  本文关键词:论“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 出处:《广西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失踪 犯罪结果 刑事责任


【摘要】: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问题。依据罪刑法定原则,无法以“致人失踪”作为依据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然而实务中,当遇到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致人失踪”的案件亟待以刑法进行评价时,不同的法官对此类案件存在不同见解,如对“致人失踪”免于刑事追究、当能以“致人死亡”或“致人重伤”对行为人治罪时对“致人失踪”忽略不计、将民法上的宣告死亡作为依据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在刑事个案中推定死亡并以此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等等。这不仅使得法律效果难以统一,也令罪刑法定这一刑法基本原则遭到破坏。对此,本文认为,应将“致人失踪”作为犯罪结果以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第一章,通过案例引出“致人失踪”行为人该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的问题。第二章,介绍相关概念,提出“致人失踪”与其他犯罪结果的关系与区别。第三章,对有关“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观点进行评析,提出“致人失踪”应成为犯罪结果,并以交通肇事罪、非法拘禁罪为例,初步提出“致人失踪”作为定罪的与作为量刑的犯罪结果。第四章,论述“致人失踪”应成为犯罪结果的理由。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立荣;犯罪结果概念探析[J];学术论坛;2000年04期

2 何立荣;再论犯罪结果[J];学术论坛;2000年06期

3 黄维智;;论犯罪结果[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聂申国;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结果[J];天中学刊;2005年04期

5 徐德华;;犯罪结果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吴念胜;廖瑜;;论犯罪结果的构成要件地位[J];社会科学家;2009年11期

7 张纪寒;周新;;论犯罪结果的本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钟斌;对犯罪结果的传统认识应更新[J];法学;1986年05期

9 段立文;;试论我国刑法上犯罪结果的概念[J];法学研究;1992年06期

10 宋航,王立亚;犯罪结果概念探微[J];河北法学;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孔一;;规范的内外破解:道德突破与伦理消解——对犯罪形成过程的实证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法院 刘刚邋何建华;明知盗窃而受雇接送行为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姜永辉 (晓桥 整理);擅自采伐国有林木构成盗伐林木罪[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张现明邋杨俊超 韩朝军;准备共同抢劫,中途退出如何处理[N];检察日报;2007年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曹坚;受雇用的职业绑架行为宜单独评价[N];检察日报;2011年

5 鲍晓甫;扒窃团伙中望风掩护不应认定为从犯[N];江苏经济报;2012年

6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检察院 魏复宏;接连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可累计吗[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德华;犯罪结果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石丹;论“致人失踪”的刑事责任[D];广西大学;2016年

2 董翠;犯罪结果若干基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邱靓婧;渎职罪“非物质性损失”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3199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3199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