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与未遂犯
本文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 未遂犯 修正的客观未遂论 偶然防卫 出处:《政法论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按照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逻辑,对于违法性应该同时结合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进行检验。行为对法益的危险也是结果不法的表现形式,犯罪未遂也同时要求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对于未遂犯的定罪,因为离开行为人的意思完全无法确定行为性质,因此,不得不先考虑主观要素——行为人根据其对行为的想法而着手实施构成要件,但并非出于己意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不过,为防止未遂犯认定上的司法恣意,需要特别注意确立相对实质化、客观化的行为着手判断标准,强调判断标准(而非判断对象)的客观性,以避免刑法主观主义(修正的客观未遂论)。在判断未遂犯中的危险是否存在时,需要立足于事前的一般人基准,评估行为再次重演并导致结果的可能性。偶然防卫具有行为无价值,但缺乏故意杀人罪既遂的结果无价值,因此,不具有故意杀人罪既遂的不法;但从行为时一般人的角度来看,认定行为具有侵害生命法益的危险,因此,其应当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ualism of the dualism of behavior without value, the illegality should be tes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behavior without value and result without value. The danger of behavior to legal interests is also the manifestation of illegal result. Attempted crime also requires that the act be of no value and that the result be of no value... The conviction of an attempted offence, since the intention to leave the perpetrator is completely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act. One has to consider the subjective element-the perpetrator proceeds to implement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according to his idea of the act, but does not succeed out of his own will, is the attempted crime. In order to prevent judicial arbitrariness in the cognizance of attempted offense,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latively substantial and objective behavior,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objectivity of the judgment standard (rather than the object of judg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subjectivism of criminal law (the amended objective attempt theory), in judging whether the danger in attempted crime exists, we need to base on the general human standard in advance. The possibility of replaying the act and leading to the result. The accidental defense has no value in the behavior, but the result of the lack of the accomplished 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 has no value, therefore, it does not have the wrongfulness of accomplishing the crime of intentional homicide; Howev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general peopl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ct is dangerous to infringe upon the legal interests of life, so it should be established as attempted homicid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4
【正文快照】: 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不法必须同时考虑以实现结果的目的性为核心的行为自身的无价值和以侵害结果或法益危险为核心的结果无价值。未遂犯的不法,既表现在其行为无价值上,也具有结果无价值。在未遂犯的不法判断中,包含了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相关联的不法。这样的未遂犯论,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文俊;陈洪兵;;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不应是中国刑法的基本立场[J];东方法学;2009年04期
2 松宫孝明;张晓宁;;“结果无价值论”与“行为无价值论”的意义对比[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张明楷;;论偶然防卫[J];清华法学;2012年01期
4 山口厚;金光旭;;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3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宣刚;;公正司法语境下的刑事司法制度创新——一个刑事被害人视角的审视[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刘学峰;;论不能犯的判断[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冯亚东;张丽;;期待可能性与犯罪动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士心;;不纯正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10 赵秉志;;论不能犯与不能犯未遂问题[J];北方法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罗庆群;;论刑事庭审证据裁定对检察公诉权的制衡——以刑事审判认证为视点[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王牧;;论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6 郭勤;刘士心;张淼;;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理念之界定与比较研究[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7 王洁;;司法亚文化的生成基础[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8 林维;;论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判定[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9 宋长琴;朱艳萍;;从无序到有序:非监禁刑执行对接程序之规范化[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李克锋;;论检察工作中的规范替代[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金刚;量刑情节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薛静丽;刑罚权的动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君;轮奸情节认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刘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之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李黎;聚众斗殴罪“聚众”及“斗殴”行为的认定[D];苏州大学;2014年
4 时捷;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5 袁媛;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6 汪薇;论强奸罪中的“违背妇女意志”的认定标准[D];苏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权;行为无价值论之提倡[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2 钊作俊,李勇;结果无价值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陈家林;;为我国现行不能犯理论辩护[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黎宏;;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J];法商研究;2006年01期
5 黎宏;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现状和展望[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6 邵则遂;“为了”表示原因刍议[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胡安瑞;;也谈刑法学中结果无价值与行为无价值之争[J];山东审判;2008年04期
8 山口厚;金光旭;;日本刑法学中的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J];中外法学;2008年04期
9 陈家林;;析我国刑法的基本立场[J];现代法学;2008年03期
10 黎宏;;行为无价值论批判[J];中国法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超;;论偶然防卫[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程皓;偶然防卫研究[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3 胡选洪;;偶然防卫论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12期
4 杨辉忠;吴刚;;论偶然防卫的性质及其处断[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张芳英;;偶然防卫新论[J];社会科学家;2006年01期
6 刘彩灵;;辨析偶然防卫[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卢建斌;刘利军;;偶然防卫——披着“防卫”外衣的非法行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韩超;;偶然防卫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9年04期
9 张健一;;论偶然防卫[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2期
10 林珂东;;偶然防卫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博闻;论偶然防卫[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边玉静;论偶然防卫[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宋玮;试论偶然防卫[D];安徽大学;2014年
4 孙婧;偶然防卫的可罚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5 王凯;刑法中的偶然防卫定性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刘隽;客观主义视野下偶然防卫定性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1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49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