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透支的法理考察与司法适用
本文选题:恶意透支 切入点:诈骗 出处:《法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在金融犯罪中占据了畸重的比例,有必要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反思这一罪名。在立法论的层面,恶意透支行为与典型的诈骗罪在行为结构上存在区别,因此将恶意透支行为纳入到信用卡诈骗罪中是值得商榷的。此外,现实中银行已经掌握了较好的信用卡监管技术,但是却存在出于扩大市场的目的而审查不严的情形,对此应当调整法律监管思路,不能过度倚重本该具有谦抑性的刑罚手段来规制持卡人。在司法论的层面,既然恶意透支行为被纳入到信用卡诈骗罪中,就应当严格按照诈骗罪的基本逻辑对该罪进行限缩性解释。因此,对于恶意透支的行为,非法占有目的,催收方式和时间,以及数额的计算等问题都应当进行限缩性地认定,以控制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过度扩张适用。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rime of malicious overdraft credit card fraud has occupied an extremely heavy proportion in the financial crim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on this crime at the two levels of legislation and judicature.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malicious overdraft and typical fraud, so it is debatable to bring malicious overdraft into credit card fraud. However, there exists the situation of lax examin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expanding the market. Therefore, we should adjust the thinking of legal supervision, and should not rely too much on the penalty means which should be modest to regulate the cardholders. At the level of judicial theory, Since malicious overdraft is included in the crime of credit card fraud, the crime should be strictly interprete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logic of the crime of fraud.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rime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mount should be determined in a restrictive and contractionary wa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度司法调研重大课题“关于金融案件审判疑难问题的调研”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FZDKT201309-3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宪权;庄绪龙;;“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问题的解释》之有关内容[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2 于英君;银行信用卡犯罪的类型及定性研究[J];法学;1995年06期
3 张德芬;论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独立性与牵连性[J];河北法学;2005年04期
4 刘明祥;;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机上取款行为之定性[J];清华法学;2007年04期
5 朱鲁豫;白建军;刘德法;魏颖华;王志刚;孙刚;罗欣;乔苹苹;刘灿敏;张平;;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如何适用法律[J];人民检察;2011年16期
6 赵秉志,许成磊;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7 卜静波;;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情况分析及防范对策[J];人民检察;2013年21期
8 阿不都热衣木·卡得尔,张国吉;信用卡透支问题初探[J];中外法学;1995年03期
9 罗会宝;关于信用卡透支行为罪与非罪的界定[J];中外法学;1995年06期
10 李小文;张亮;;恶意透支与传统型信用卡诈骗行为并存之罪刑辨析[J];犯罪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胡云腾;许士友;;新《刑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法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童伟华;;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5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7 付晓雅;;《刑法修正案(七)》的得与失[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佑标;;在灭火救援中确立安全撤离权的法学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吴裕民;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与人权保障机能的关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肖芸;;职务侵占罪主体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许树青;;基于环境伦理的刑法审视[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陈仕菊;;对刑法中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几点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刘松;;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犯罪对象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王文华;;从欧盟法律规定看金融刑法的边界[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孟红;;民法意义上的所有权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之关系浅析——以盗窃行为为例[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10 黄华生;;刑罚轻缓化的犯罪学根据[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姜文秀;美国“囚犯战争”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视域下私营部门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9 周雪梅;刑事犯罪与民事侵权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信用卡持卡人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崔海霞;权利行使过程中的敲诈勒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熊青;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谭轶城;论刑法评价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单莹;玩忽职守型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宪权;庄绪龙;;“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评“两高”《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问题的解释》之有关内容[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2 刘明祥;论信用卡诈骗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夏勇;;试论“出罪”[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年04期
5 于英君;银行信用卡犯罪的类型及定性研究[J];法学;1995年06期
6 覃有土,邓娟闰;论信用卡持卡人的抗辩权[J];法学;2000年07期
7 杨兴培;论一罪的法律基础和事实基础[J];法学;2003年01期
8 车浩;;从华南虎照案看诈骗罪中的受害者责任[J];法学;2008年09期
9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J];法学;2010年04期
10 肖晚祥;;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认定中的新问题[J];法学;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董晓华;[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阙守春;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成因及防范[J];人民公安;2001年02期
2 蒋剑云;信用卡恶意透支案件侦查思路探析[J];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3 曹晓燕;“恶意透支”的认定[J];人民检察;2002年05期
4 边疆;信用卡恶意透支的风险防范及化解[J];中国信用卡;2002年05期
5 ;未经催收能否认定为恶意透支[J];法制与经济;2002年08期
6 唐德才;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东亮;严剑漪;;恶意透支被判刑[J];上海人大月刊;2004年12期
8 陈专;邓海燕;;浅析信用卡恶意透支的几个法律问题[J];社会科学家;2005年S1期
9 李英霞;对信用卡恶意透支独立定罪的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平;恶意透支的催收要件分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雷晴;八成被告恶意透支[N];昆明日报;2010年
2 游伟 肖晚祥;认定恶意透支须以“催收不还”为要件[N];检察日报;2000年
3 游伟 肖晚祥;刑法上“恶意透支”的界定[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记者 熊敏 实习生 张晓丽;10余名恶意透支者受到严处[N];宁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宁杰;刑法学界眼中的恶意透支[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魏文彪;防范恶意透支还须规范办卡行为[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7 李记;追究恶意透支不应遗忘发卡方[N];云南政协报;2009年
8 本报通讯员 郭敬波 宋长青;“恶意透支”需要打击,“恶意发卡”也应治理[N];光明日报;2009年
9 魏文彪;严格办卡条件比刑究恶意透支更重要[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夏合琴;恶意透支等7种情形将被定罪[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云吴;恶意透支犯罪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魏雪;恶意透支行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叶文杰;恶意透支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赖佩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认定与侦查[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熙艳;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
6 杜冰倩;恶意透支行为的刑法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7 甘原仲;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徐曼俊;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成灏;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非罪化之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0 卜路军;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犯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19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1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