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秩序与自由之间:刑法父爱主义之提倡
本文选题:二元化犯罪模式 切入点:刑法谦抑主义 出处:《江淮论坛》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价值论上分析,刑法谦抑主义与刑法工具主义分别倚重自由与秩序,前者立足于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因主张刑法在法益保护上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而显得过于理想化,而后者则侧重于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从而规定了大量破坏行政管理秩序的犯罪,存在着权力过度扩张的风险。基于合理地组织对犯罪反应的需要,中国刑法应当倡导一种父爱主义立场,以求刑法干预能够在谦抑主义和工具主义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点。其中,二元化犯罪模式即是这一立场的集中体现。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value, the modesty of criminal law and instrumentalism of criminal law respectively rely on freedom and order. The former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 of free protection of criminal law, which is too idealized because it advocates that criminal law can only be used as a last resort in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The latter focuses on the order maintenance function of the criminal law, thus prescribing a large number of crimes that undermine the order of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here is the risk of excessive expansion of power, which is based on the need of reasonably organizing the response to the crime. China's criminal law should advocate a kind of patriarchal stan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est balance between modesty and instrumentalism in criminal law intervention, in which the dual crime pattern is the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is posi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政策制约刑法解释的理论建构与制度实践研究”(13CFX045)
【分类号】:D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林·凯莫勒;萨缪尔·伊萨查罗夫;乔治·罗文斯坦;特德·奥多诺霍;马修·拉宾;郭春镇;;偏好与理性选择:保守主义人士也能接受的规制——行为经济学与“非对称父爱主义”的案例[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姜涛;;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兼及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J];当代法学;2014年01期
3 刘远;;刑法的道德性与政治性[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吴元元;;法律父爱主义与侵权法之失[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姜涛;;激励、效能、谦抑:二元化犯罪模式的法理审视[J];时代法学;2010年03期
6 冯军;;犯罪化的思考[J];法学研究;2008年03期
7 姜涛;;死刑制度变革与工具本位转换[J];刑法论丛;2011年03期
8 陈兴良;法治国的刑法文化——21世纪刑法学研究展望[J];人民检察;1999年11期
9 姜涛;;全球化时代中国废除死刑的发展路径[J];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03期
10 姜涛;;行政犯与二元化犯罪模式[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少元;;近代西方刑法新旧派理论对《钦定大清刑律》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胡云腾;许士友;;新《刑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刑法学研究综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马长生;彭新林;;前科消灭的性质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7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8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刘振东;;论刑法中客观主义的合理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礼华;;死刑问题探讨[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伟;;以涂尔干集体意识的观点浅析当前社会秩序的维持[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于景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机制创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刘旭;;社会稳定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贾玉娇;;社会建设:双向运动中的中国利益格局重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赫然;亓晓鹏;;法律父爱主义在权力运作中的困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岳天明;郝世亮;;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化研究及其意义——以新疆游牧少数民族妇女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扬金;;交汇口处的权力异化与矫正——城市化进程中过渡型社区区务人员腐败透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维杰;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李文聪;论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柯;苏力;;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张丽卿;;客观归责理论对台湾地区实务判断因果关系的影响——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为例[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3 黄风;刑罚:社会防卫的“双刃器”——读李斯特的《刑法目的论》[J];比较法研究;1987年04期
4 刘仁文;死刑政策:全球视野及中国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4期
5 吕炜;管永昊;;公共财政构建中的路径依赖与体制创新[J];财经科学;2008年04期
6 赵秉志;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处罚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7 欧阳恩钱;;风险社会、生态文明与经济法哲学基础拓新[J];当代法学;2012年03期
8 刘婧;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4年06期
9 陈兴良;;“风险刑法”与刑法风险:双重视角的考察[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10 于志刚;;“风险刑法”不可行[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本文编号:1648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64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