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的打击错误:从故意认定到故意归责
本文选题:具体的打击错误 切入点:法定符合说 出处:《法学研究》2015年05期
【摘要】:对于具体的打击错误,法定符合说与具体符合说都采取了故意认定的研究路径,并将故意认定与故意归责合二为一。但是,这种做法赋予了故意认定过多的功能,导致了难以克服的困境:要么为了结论的合理性而牺牲故意认定的合理性,要么为了故意认定的合理性而牺牲结论的合理性。为克服上述困境,应该区分故意认定与故意归责;故意认定是针对实行行为而言的,故意归责则是指将实际发生的危害结果归责于之前的故意。具体的打击错误的判断可以分为三个阶层:客观归责、故意认定与故意归责。在肯定了客观归责与故意认定的前提下,如果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在误击对象上有认识可能性,就可以将实际发生的危害结果归责于行为人的故意。
[Abstract]:For the specific crackdown on errors, both the statutory conformity theory and the specific conformity theory take the path of inten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combine intentional identification with intentional imputation.However, this practice endows with excessive function of intentional identification, which leads to insurmountable difficulties: either sacrificing the rationality of intentional determination for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or sacrificing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nclu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tentional determination.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difficulties, we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inten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intentional imputation; intentional identification is for the purpose of carrying out the act, and intentional imputation is to impute the actual harmful result to the prior intentional.The concrete judgment of cracking down err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objective imputation, intentional cognizance and intentional imputation.On the premise of confirming objective imputation and intentional cognizance, if it is possible for the perpetrator to recognize the harmful result on the target, the actual harm resul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perpetrator's inten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125)资助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2 冯军;刑法的规范化诠释[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3 欧阳本祺;;论危险故意[J];法学家;2013年01期
4 李韧夫;陆凌;;英美刑法中的犯意转移理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5 陈璇;;论主客观归责间的界限与因果流程的偏离[J];法学家;2014年06期
6 庄劲;;客观归责还是主观归责?——一条“过时”的结果归责思路之重拾[J];法学家;2015年03期
7 张明楷;;论具体的方法错误[J];中外法学;2008年02期
8 张明楷;;也谈客观归责理论 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3年02期
9 张明楷;;也论刑法教义学的立场 与冯军教授商榷[J];中外法学;2014年02期
10 刘明祥;;论具体的打击错误[J];中外法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贾健;;法益还是规范:见危不助究竟侵害了什么?——以德国刑法典323条c为基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冯凡英;;也论“片面共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吴寿东,焦方红;略论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朱志峰;;“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性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陈兴良;;犯罪:规范与事实的双重视角及其分野[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张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雅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志;;论过失共同犯罪[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4 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5 岳平;;犯罪学层面上的反思——黑社会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6 楼伯坤;;比较视野中的犯罪行为——兼论犯罪行为学的诞生[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张凌;王拓;;被害人过错的刑事法机能[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8 杨元忠;;论单位犯罪的分类认定——以我国现行刑法为基础的考察分析[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9 肖祥云;;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4辑)[C];2006年
10 鲍蓝天;曾ng;;论刑法上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原则[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金懿;论刑法中的错误与共同犯罪[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肖支浩;盗窃罪特殊形态的数额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婧;不作为犯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悦丹;论侵占不法原因给付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振光;刑法疫学因果关系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仁文;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2 G·雅各布斯,王世洲;刑法保护什么:法益还是规范适用?[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3 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J];比较法研究;2009年01期
4 黎宏;论放火罪的若干问题[J];法商研究;2005年03期
5 焦宝乾;;法教义学的观念及其演变[J];法商研究;2006年04期
6 克劳斯·罗克辛;王世洲;;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J];法学家;2007年01期
7 刘明祥;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错误[J];法学评论;1994年04期
8 王安异,毛卉武汉市人大常委会法规室综合处;我国刑法中的复杂罪过研究[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9 周光权;偷窃“天价”科研试验品行为的定性[J];法学;2004年09期
10 张明楷;论盗窃故意的认识内容[J];法学;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
本文编号:17250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25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