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替考行为犯罪化的学理评析

发布时间:2018-04-11 20:59

  本文选题:替考 + 犯罪化 ; 参考:《东方法学》2015年06期


【摘要】:替考行为的犯罪化既是立法上的犯罪化,也是司法上的犯罪化,对于该犯罪化的方案应当进行罪质与行为模式的评析。替考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是国家考试制度的公共信用,其行为方式属于伪造行为。《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第32条将"替代他人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与"让他人替代自己参加国家规定的考试"规定为替考犯罪的实行行为,并设置了现行刑法中最轻的法定刑。但这种将替考双方"同罪同罚"的立法模式不符合必要共犯的法理,可能导致司法认定上的困难,也难以达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按照刑事立法的科学性要求,替考行为的犯罪化方案应当仅将替代他人考试者一方规定为犯罪主体,并重点制裁职业替考者。对职业替考者宜规定为集合犯,设置较重的法定刑。
[Abstract]:The decriminalization of the testamentary behavior is not only the criminalization of legislation but also the criminalization of judicature. The quality of the crime and the mode of behavior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the scheme of the criminalization.The legal interest infringed by the crime of the substitute examination is the public credit of 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system.Article 32 of the draft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9) defines "taking the examination as a substitute for another person" and "allowing another person to take the examination prescribed by the state" as the act of performing a substitute examination crime.And set up the lightest legal penalty in the current criminal law.However, this legislative model of "the same crime and the same punishment" does not accord with the legal principle of necessary accomplice, which may lead to difficulties in judicial determination and also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social effects.In accordance with the scientific requirements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the criminal scheme of the act of taking the bench should only stipulate the party that replaces the examiner of others as the subject of the crime, and punish the occupational examiner emphatically.It is advisable to set up a heavier legal penalty for the occupational examiners to be set up as collective offenders.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年04期

2 林亚刚;论集合犯[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3 金懿;;虚开发票罪探讨[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 水;[N];中国教育报;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俊;;论合同诈骗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赵拥军;;在规则冲突中寻求生命权紧急避险的支撑——以“大多数”语境下的行为功利主义为标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4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5 胡乙;;完善我国赌博罪立法构想[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廖瑜;;情节的定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兴良;;刑法各论的理论建构[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8 王志祥;;论结果加重犯的构造[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9 沈志民;;对过度维权行为的刑法评价[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10 刘德法;;论聚众犯罪的转化犯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路;;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职权的规定——基于立法学和检察学的双重视角[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郭勇;;浅论转化型抢劫[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陈灵;;刑法中概念不确定性的原因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国法律逻辑三十年)[C];2008年

4 莫洪宪;刘夏;;刑讯逼供罪转化犯问题研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舒洪水;;论商业受贿罪的若干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贺贤文;王三忠;;单位立功问题研究——以企业犯罪治理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7 张天虹;;合同诈骗罪之独立价值和“非法占有目的”的初步研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8 颜三忠;谢祝红;;论死刑司法限制的理念与方法[A];海峡两岸法学论坛——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0年)论文集[C];2010年

9 陈远平;关超;;“醉驾”入刑之罪刑均衡研究——以“醉驾”入刑司法解释之条文设计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10 陈长均;;法治思维向度下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法治思维与检察官职业伦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林;危险犯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红昌;论财产罪中的占有[D];武汉大学;2011年

7 吴晓霏;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国章;单位犯罪刑事责任及实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t樥,

本文编号:1737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737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