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以刑定罪”的实践样态及其分析——以Y市法院的实证考察为基础

发布时间:2018-04-29 14:50

  本文选题:罪刑均衡 + 以刑定罪 ; 参考:《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摘要】:以刑定罪是司法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有待学理开示的一种"逆向型"定罪思维或逻辑。田野调查发现,常规案件的以刑定罪遵循着司法裁判的"图式效应",而疑难案件的以刑定罪则寻求着个案裁判上的"实质权衡"。罪刑关系的互动式理解和社会公众对量刑公正的热切关注,是推动以刑定罪外化于行的内外要因。疑难案件的以刑定罪并不局限于法条存在交叉或包容等场合,并且从裁判后果上看也决非只有裁判结果"趋轻型"一个维度。虽然以刑定罪带有明显的知识片段性和碎片化等特征,但透过复杂的司法迹象,仍可探知其基本要义:把定罪活动的目的直接落定在寻求处罚的妥当性上;对制定法载负的罪刑体系之合理性保持审慎的怀疑;主张体系性地理解构成要件与功能性地体认法定刑;强调法律原则的功能互济与对具体规则的精神统领。
[Abstract]:Criminal conviction is a kind of "reverse" conviction thinking or logic that exists objectively in judicial practice but needs to be demonstrated by theory. Field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criminal conviction of the conventional cases follows the "schematic effect"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 while the convict of the difficult case seeks the "substantial balance" in the adjudication of the individual case. The intera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me and punishment and the keen concern of the public on sentencing justice ar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for promoting the externalization of criminal conviction. Criminal conviction in difficult cases is not limited to the existence of overlapping or tolerance of legal provisions, and judging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judgment, it is not only a dimension of "light judgment". Although the criminal conviction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agment and fragmentation of knowledge, but through the complex judicial signs, we can still find out its basic meaning: the purpose of the conviction activity is determined directly o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seeking punish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prudent doubt abou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ystem of crime and punishment contained in the formulation law; to advocate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and the functional recognition of legal punishment; and to emphasize the mutual benefit of the functions of legal principles and the spiritual control of specific rule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4年度第二批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量刑反向制约定罪研究:基于司法知识社会学的考察》(1402076C)的阶段性性成果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坤;;疑难案件、司法判决与实质权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张明楷;;司法上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J];法学家;2008年04期

3 金泽刚;法定刑的立法原则与新刑法中法定刑的立法缺陷探微[J];法学评论;1999年02期

4 许静;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国际政治研究;1999年04期

5 裘霞,李佑喜;以刑制罪:一种定罪的司法逻辑[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李洁;;法定刑设定根据与设定技巧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学斌;;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探析[J];理论探索;2006年05期

8 高艳东;;从盗窃到侵占:许霆案的法理与规范分析[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9 高艳东;;量刑与定罪互动论:为了量刑公正可变换罪名[J];现代法学;2009年05期

10 孙万怀;;罪刑关系法定化困境与人道主义补足[J];政法论坛;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思贤;;看法律如何不能自为而自足——读刘燕著《会计法》有感[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黄忠;;现代合同拘束力正当化理论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4 周娉;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法理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齐楠;;农业环境资源保护视野下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8 姚龙兵,马青连;对当代中国调解存因的经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蒋婷;;行政执行过程中的公民权益维护问题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光辉;彭斌;;认真对待共和国——关于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的思考[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刘明辉;;开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程》精品教材的途径[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甘培忠;吴元元;;转型中国语境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探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7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8 蒋兰香;;我国水资源刑法保护机制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9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汪海燕;;林权改革视域下盗伐林木罪犯罪客体的反思[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3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慧娜;司法的“地方化”与“中央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旋;论中国特色审判方式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徐诗诗;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谢丽莉;论严格责任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卫东;;法律程序的形式性与实质性——以对程序理论的批判和批判理论的程序化为线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明祥;论抢劫罪的加重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王跃生;;经济转轨与经济学家[J];读书;2006年02期

4 汤晓慰;寻衅滋事罪在司法适用中的若干疑难问题[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刘艳红;冒充军警人员实施抢劫罪之法定刑设置疏漏[J];法学;2000年06期

6 陈华婕;田波;;“驴友”案:主审法官“吃螃蟹”[J];法律与生活;2007年01期

7 贾成宽;;刑罚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化解——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刑法化为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8 侯艳芳;;刑罚轻缓化趋势及其价值基础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裘霞,李佑喜;以刑制罪:一种定罪的司法逻辑[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10 张大松;;论科学发现与科学证明关系的合理重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窦含章;[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海南大学法学院 王琳;[N];广州日报;2007年

3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兴良;[N];人民法院报;2008年

4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明楷;[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的功能性蕴涵[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5期

2 张小虎;罪刑均衡蕴意探究[J];现代法学;2002年06期

3 刘守芬,汪明亮;试论罪刑均衡系统[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刘守芬,方文军;罪刑均衡的司法考察[J];政法论坛;2003年02期

5 张胜英;罪刑均衡的历史性考察——罪刑均衡价值观的嬗变[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刘守芬,方泉;罪刑均衡的立法实现[J];法学评论;2004年02期

7 任彦君;论我国刑法中的罪刑均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余其营;罪刑均衡价值观的嬗变探源[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倪业群;陈祖权;;罪刑均衡的司法实现[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10 孙运梁;;一种博弈分析:试论罪刑均衡对“严打”之“从重”的制约[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淑彬;;渎职罪罪刑均衡的实证分析[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2 陈远平;关超;;“醉驾”入刑之罪刑均衡研究——以“醉驾”入刑司法解释之条文设计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韩 强 蔡 伟;罪刑均衡的理解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2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 教授 徐松林;程序正义 罪刑均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湖北省行政学院政法系教授 黄金桥;惩治腐败需要罪刑均衡思维[N];检察日报;2014年

4 张明楷 清华大学法学院;依点的理论处理罪刑均衡与预防犯罪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山东省德州学院政法系、德州市德城区人民检察院 王海鹏 王芳;刑法立法拟制应遵循六个原则[N];检察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慧真;论罪刑均衡的立法和司法完善[D];厦门大学;2009年

2 付明明;罪刑均衡原则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赵涛;罪刑均衡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满人源;论罪刑均衡观[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颖;罪刑均衡原则的确立与实现[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何艳玲;论罪刑均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赵亮;论罪刑均衡原则的价值与实现[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陈志文;罪刑均衡原则的理论与实践[D];吉林大学;2007年

9 何彩霞;罪刑均衡不典型现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杜丹妮;罪刑均衡标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203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8203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0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