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性解释——以质疑规范目的解释为切入点
本文选题:逃逸 + 交通肇事 ; 参考:《法学》2015年05期
【摘要】:目的解释方法几乎成为交通肇事"逃逸"解释的主要方法。但其方法本身存在天然缺陷。通过目的解释将没有离开肇事现场也认定为"逃逸"的结论更让人难以接受。应该从"逃逸"的行为性去解释。刑法条文是交通肇事"逃逸"解释的唯一对象。刑法条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证明了交通肇事"逃逸"是客观的加重量刑情节。交通肇事"逃逸"造成了刑法禁止的客观状态是加重处罚的合理根据。
[Abstract]: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method has almost become the main method of traffic accident escape interpretation. However, the method itself has natural defects. The conclusion that no departure from the scene of a hit-and-run is considered "escape" through purpose explanation is even more unacceptable. It sh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behavior of escape. The article of criminal law is the only object of interpretation of traffic accident. The structure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articles prove that "escape" is an objective aggravating circumstance. The objective state of prohibition in criminal law is the reasonable basis for aggravating punishment.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立体法律关系视野下的交通安全刑法规制研究”(14BFX03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运锋;;刑法目的解释的作用、边界及规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2 劳东燕;;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问题研究[J];法学;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佳;;刑法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之协调——刑法解释权配置的反思与重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赵运锋;;刑法目的解释的作用、边界及规制[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3 张小虎;对刑法解释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邦友;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肖冬梅;;打击报复证人罪相关问题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欧阳爱辉;;NGO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构成要件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7 韩新远;;论刑法目的解释的立场[J];研究生法学;2010年02期
8 陈东明;段鹏超;;探析交通肇事罪之“逃逸”条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9期
9 马志忠;单位犯罪司法解释的评析[J];当代法学;2003年02期
10 王军明;夏威;;刑法解释立场论[J];当代法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建林;伍玉联;;从条件到验证:“同类规则”在刑法解释中的理解与适用——一个基于类型理论的思考[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邓多文;论刑法的合理性解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晓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权力、程序、文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杨艳霞;正当性刑法解释路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吴丙新;法律概念的解释[D];山东大学;2005年
7 熊永明;伪造文书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平;中止犯论[D];武汉大学;2005年
9 董邦俊;刑法时间效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黄嵩;贷款诈骗罪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袁菁;论遗弃罪中的遗弃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3 范登殿;合同诈骗罪中“合同”概念之解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静;试论刑事司法中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D];苏州大学;2010年
5 罗剑兵;论受贿罪之主体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静;论刑法解释的理念和方法[D];河南大学;2011年
7 臧洪涛;我国司法解释的法理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袁小丽;刑法立法解释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钱金庭;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连广;死刑司法控制论[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晗华;浅析犯罪行为可否成为先行行为[J];当代法学;2002年02期
2 王明辉;唐煜枫;;论刑法中重复评价的本质及其禁止[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3 周少华;现行刑法中的转化犯之立法检讨——兼论刑法规范的内部协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4 黎宏;论交通肇事罪的若干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为中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陈金钊;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喻贵英;交通肇事罪中四种“逃逸”行为之认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管金伦;;法官的法解释[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8 蒋惠岭;目的解释法的理论及适用(上)[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9 蒋惠岭;目的解释法的理论及适用(下)[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8期
10 陈金钊;;法律解释的艺术——一种微观的法治实现方法[J];法商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金明;不真正不作为犯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自旭;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勇;简析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审理[J];法律适用;2000年03期
2 吕伟男,李孝忠;浅析交通肇事犯罪中的自首情节——兼与曹勇同志商榷[J];法律适用;2000年05期
3 朱炜;对“交通肇事后逃逸”和“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4 赵洪亮;交通肇事怎一个“逃”字了之[J];农村机械化;2000年04期
5 汲传排 ,连寿祥;交通肇事后未保护现场私了难了[J];道路交通管理;2001年10期
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J];新法规月刊;2001年01期
7 向群;交通肇事共同犯罪探疑[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9期
8 周雪艳;中外交通肇事犯罪立法比较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周继烈;也谈交通肇事责任判断的标准——与彭剑鸣、江水玲先生商榷[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刘江鸿,来亚红;21世纪交通肇事犯罪预测[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亦发;;交通肇事超常医疗100例法医学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肖玲;张霞;;论交通肇事中自首及赔偿与减刑的认定——从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谈起[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3 王卫东;;交通肇事犯罪增多的原因及预防[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亦发;;交通肇事超常医疗100例法医学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肖玲;张霞;;交通肇事行为中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从杭州和成都交通肇事案谈起[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6 张彦民;张小让;;交通肇事是否构成主要死因[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张殿元;史洪彬;王国荣;孙立欣;张力复;;一例疑为交通肇事案的法医学分析[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罗世广;刘玉珍;;口服铝铵矾致死1例[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柏亚琴;张广永;;试论第三人交通肇事侵权和工伤竞合的赔偿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10 吕途;陈明方;胡国强;赵冰;;利用损伤分析及物证检验侦破“零口供”交通肇事案一例[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德;交通肇事犯罪涉五类行为不得判缓刑[N];法制日报;2007年
2 李明耀邋陈建平 傅梧桐;交通肇事,一逃就是全责呀[N];检察日报;2007年
3 吴杏萍邋郭丽燕;刑事交通肇事案增多的原因及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王纯学;交通肇事怕报复 可报警寻求保护[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5 记者 高路 刘丹;交通肇事不应都定为“过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中国政法大学 田刚;交通肇事后报警等候处理不应排除自首[N];检察日报;2009年
7 乔晓斌;预防交通肇事发生之我见[N];榆林日报;2010年
8 戚黎娜 武检轩;办理交通肇事案,说情的少了[N];检察日报;2010年
9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 李爽;长春地区交通肇事案件的统计分析[N];北方法制报;2011年
10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民检察院 王永刚;“交通肇事后报警不算自首”于法有据[N];检察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维涛;论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D];河北大学;2011年
2 张子今;犯罪学视野下的交通肇事原因及其预防对策[D];安徽大学;2012年
3 梁军;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邹秀芳;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靳洪良;论交通肇事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何露;“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王咏;交通肇事犯罪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周峰;交通肇事犯罪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向群;交通肇事犯罪若干法律问题新论[D];苏州大学;2003年
10 李星浩;关于对三门峡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8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858361.html